壮剧《牵云崖》。
壮剧《冯子材》。
彩调剧《新刘三姐》。
壮剧《百色起义》。
龙 倩
勠力同心赓续八桂文脉,砥砺前行绽放戏剧光华。
一部部精品力作,一场场精彩演出,一个个名角新秀,一次次夺魁嘉奖……站在“十四五”的奋斗起点,我们回望“十三五”广西戏剧院的成绩单,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5年来,广西戏剧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具体部署下,创作了一批抒写伟大时代、反映伟大实践,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广西戏剧精品,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贡献戏剧力量。
守正创新 广西戏剧大展芳华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同样是戏剧艺术的生命。
2020年10月22日的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来了一位很不一样的“刘三姐”:踩着平衡车穿梭自如,带领乡亲们通过电商把山货卖出大山,乡村的幸福新生活在吉他弹唱中越传越远……
这是广西戏剧院在传承壮乡“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全新创作排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新主题、新语境、新人物、新演绎、新舞台塑造了新时代的“刘三姐”形象,讲述了广西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新时代故事,民歌新调新韵味。
创新展现新时代壮乡新风貌的《新刘三姐》于2019年9月首演,一年多来数次修改、提升,剧情、音乐、舞台呈现等要素更饱满丰富。此次晋京展演受到了业内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
“彩调剧《新刘三姐》既有经典为根,又有现实之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表示,《新刘三姐》通过剧中的故事与人物告诉我们,充满浓郁诗意的山乡风情,其实就拥有我们所向往的“远方”所有内涵。这样的表达也恰好寄寓着当代农村、山区脱贫致富的道路选择,是具有说服力的。
“创新有根、创新有本、创新有源,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活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认为:“剧目对‘刘三姐’文化基因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应该说是一次固本开源的重构艺术实践。”
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成功,是广西推动“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广西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而如何用戏剧形式讲好广西故事,一直是广西戏剧院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广西戏剧院在守正创新中,努力锻造好戏。
“十三五”期间,广西戏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着力书写现实的华彩乐章”“着力表现广西历史的灿烂星空”“着力展示民族的斑斓画卷”的主题,不断创作、塑造优秀的舞台艺术形象,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全国性展演和赛事中取得佳绩,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和“最佳”,参加重大活动演出屡受嘉奖。
力作频获大奖。壮剧《冯子材》入选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终评,获2017年广西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壮剧《牵云崖》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扶持工程(全国25台),斩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壮剧《百色起义》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前10台);彩调剧《新刘三姐》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前10台);壮剧《百色起义》、彩调剧《新刘三姐》《刘三姐》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重大演出活动精彩亮相。广西戏剧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4次入选新年戏曲晚会;2019年“自治区四大班子团拜会”由广西戏剧院全程上演广西戏剧绝技绝活;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晋京展演等活动中,广西戏剧院轮番奉献好戏。
广西戏剧院“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艺术创作成果,彰显了全院戏剧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扎根基层、创作精品的艺术追求。
锐意改革 赋能戏剧大放光彩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1月30日,来宾市象州县大乐镇,2021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广西启动仪式欢乐开场。广西戏剧院又一次投入精干力量到惠民演出中,以精彩的表演将欢乐和文明向百姓传递,为幸福生活加码,为文化惠民升温,为文化自信架桥,凝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广西戏剧院成立以来,不少演职人员一场不落参加惠民演出。不论是国家级的大舞台,还是田间地头的小舞台,都是历练演员、打磨好戏的舞台。“十三五”期间,广西戏剧院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242场,观众总人数达到122.78万人次。戏剧工作者们深知,惟有奋斗,惟有进取,才能将戏剧之光传扬、绽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时光回溯到2013年1月1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号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原自治区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由广西壮剧团、广西桂剧团、广西彩调剧团和广西京剧团整合组建的广西戏剧院正式挂牌。这是广西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整合了原来互不隶属的4家文艺团体的资源,并将资源性能量转化为复合性能量。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广西戏剧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成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精品创作为灵魂、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成立之初的第一年,广西戏剧院就取得一系列突破:桂剧《七步吟》以地方戏曲类第一名的佳绩摘取国家2013年度“文华优秀剧目奖”,壮剧《赶山》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桂剧《打棍出箱》在中宣部、文化部2014新年戏曲晚会中精彩亮相。
“抓精品,出精品”的创作宗旨紧跟院团成长的脚步,《冯子材》《牵云崖》《百色起义》《新刘三姐》《黄文秀》《赤子丹心》《校长爸爸》《大山妈妈》《第一书记》《不孤塆》等一批广受赞誉的精品力作接连涌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壮剧、桂剧、彩调剧的传承保护单位,广西戏剧院肩负着广西传统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的重任,承担着将广西地方戏曲发扬光大的责任。
演员有台可登,观众有戏可看,戏剧才有“活水源头”,才能“奔腾不息”。从2013年起,广西戏剧院开设了周末剧场,把过去“刀枪入库”的一些经典剧目都排演出来,挖掘还原了40部传统大戏,既让演员不丢“绝活”,又让传统剧目产生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这个舞台,广西戏剧院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壮剧、桂剧、彩调剧和国粹京剧的优秀戏剧作品,传递真善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扬中华美学精神。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2016年1月21日,广西戏剧院筹建的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正式向公众开放,系统收集展示了广西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7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展现了广西戏剧发展的光辉历史。此外,广西戏剧院还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该工程通过视频、录音、图片、文字等不同形式,对广西戏剧院里副高职称以上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信息采集,还建立了传承人信息报告、传承评估制度以及个人传承、群体传承档案,并根据自身特色,对散存在院内的珍贵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戏曲记录和相关实物,如纸质资料、音像制品、戏服、道具、照片、手稿等进行收集、整理、保护,使之成为传承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
广西戏剧院一直坚持,要让广西戏剧真正成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并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使地方戏的继承者得到社会更广泛地关注,让地方戏的声音在社会上产生更广泛的共鸣,使地方戏的血脉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育人出“角” 华彩戏剧居高声远
出人出戏出精品。一出戏能不能叫好叫座,一个剧种能不能薪火相传,关键的因素在于有没有叫得响的“角”。
2019年4月20日,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现场,观众为广西戏剧院壮剧演员哈丹拍手叫好:嗓音圆润优美,扮相端庄秀丽,唱、演、说、动俱佳。哈丹在竞演壮剧《牵云崖》中,一人分饰俏来、达莲两个角色,以不同音色的唱腔、不同体态的身段动作,以及不同的眼神、气质演活了这对姐妹花,载歌载舞的演绎充分展现了壮家风情。最终,哈丹喜摘“梅花”,成为广西戏剧院2013年成立以来首位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也是广西壮剧首位获得“梅花奖”的演员,还是时隔17年后,广西第四位获得“梅花奖”的演员。
“哈丹所在的广西戏剧院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哈丹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建平在哈丹“摘梅”后点评:广西戏剧院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演员得到深造学习;实施“尖子演员培养工程”,请名师以及“非遗”传承人对尖子演员进行全方位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还给演员压担子、挑大梁,创造演出机会,锻炼人才,使之茁壮成长。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打造桂风壮韵的文艺精品,要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德”在于弘扬正气、在于不媚世俗、在于寓教于美;“艺”表于精、固于根、长于塑、臻于境。广西戏剧院致力于培养人才、出名角,就是要培养德艺双馨的名家,使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秉承“出人出戏出精品”的理念,广西戏剧院坚持在重点剧目让本土人才担任主演和主创,努力为戏剧人才成名成家创造条件,造就推出了一批戏剧领域领军人物。同时,注重扶持戏剧青年人才的成长,实施名家传戏计划,支持优秀青年演员、编剧、导演等拜名家学艺,组织举办地方戏的表演、编剧和导演等艺术人才培养活动。推出“民族戏苑——周末剧场”,让青年演员有大量登台的机会,通过演出不断检验演员的艺术水准,通过观众的反应不断调整剧目和创作,有效提升了剧目的整体质量和演员的艺术素养。
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赢得了一项项荣誉:哈丹成功“摘梅”,壮剧团团长唐红友在《冯子材》中因饰演九命猫而荣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如今,广西戏剧院旗下的每个剧团都有3个以上能“挑大梁”的演员,剧种建设逐步完善,传承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西戏剧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持续打造广西优秀地方戏剧作品,积极参加和融入全国性赛事和展演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强化新媒体平台传播,大力普及广西地方戏剧,推动广西地方戏剧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版图片由广西戏剧院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