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科技赋能 护航八桂 ——高新设备为环保执法“智慧监管”添翼
2021-02-08 08:58:12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颖倩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梁卫斌 昌苗苗

  长期以来,部分企业“顶风作案”偷排偷放、“捉迷藏”、“打游击”等违法排废行为给环保执法带来查证和取证重重困难,让生态环境部门颇感头疼。

  近年来,广西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加强能力建设,优化执法手段,充分利用无人机等高新装备打造“智慧监管”环保执法新模式。在以无人机为主力的“空中侦查兵”支持下,环保执法工作“插上翅膀”“眼观六路”,监管效能大大提升。

  1 三级联动,远程侦察 新装备成查打“利器”

  “桂林市某县一养猪场旁有人生产化工危险品、填埋毒渣。”2020年7月5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同时接到这样一条群众举报。

  接报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桂林市公安机关、桂林市生态环境局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

  调查组在距离养猪场300米的地方隐蔽起来,操控无人机升空,接近侦察地点。很快,无人机传送回企业车间布局、人员、车辆进出等情况,为查办案件提供了第一手真实的数据与信息。

  联合调查组排除了该企业制毒嫌疑,发现该企业新建了一个约600平方米的厂棚,采用五硫化二磷与冰醋酸反应,生产硫代乙酸约一个月,产生的化工废渣只用袋子简单包装后就地填埋在厂内土坑,土坑未做任何防渗漏措施,填埋的废渣具体数量不详,整个厂区充满刺鼻的气味。掌握了基本信息后,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开展现场固定填埋危废的证据采集、妥善封存固体废物等工作,并委托第三方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废渣属于危险废物。2020年7月17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该案立案侦查。

  在这起案件中,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多部门精诚合作办案,而无人机作为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弥补了传统侦查手段的不足,充分展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环境犯罪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该案件被列入2020年生态环境部“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典型案件。

  2 畅游大河,潜入密林,织就环保执法天网

  “无人机具有不受空间与地形限制、机动性好、巡查范围广、发现问题及时等特点,可以帮助生态环境部门克服队伍人员少、执法任务重、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工具缺乏等困难,有效助力非现场执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2020年,广西出台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要求全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优化执法手段,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全年全区各地执法队伍通过无人机监管企业800多家。在南宁,执法人员运用无人机对武鸣河涉水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在柳州,市县两级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对秸秆焚烧、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情况进行巡航检查;在钦州,执法人员将无人机检查用于重点行业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中,对采石场、混凝土搅拌站、砖厂、蛋制品加工厂等行业开展巡查,解决了以往监管任务重、区域覆盖面广难题。

  广西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任务居全国前列,且大部分地方检查条件困难。环境执法部门通过无人机高空拍摄画面辨别污染源、排污口、漂浮物等,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识别,提升了整治工作效率。2020年,全区组织各地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沿海三市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服务发展除隐患”等执法行动,各地执法人员运用无人机开展检查,排查出矿山、码头、饮用水水源地化工园区等一批环境问题和环境风险隐患。

  广西山多林密、河流纵横,不少环境违法案件事发地情况复杂,现场执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安全隐患。“空中侦查兵”大显神通,解决了现场执法的难题——

  2020年6月,钦州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检查一家两面环山、荆棘丛生、周围环境恶劣的排污企业时,通过无人机迅速巡查,精准获取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2020年12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暗查暗访中通过无人机对浦北县某河流巡查,发现水体异常,以此为线索查处了某企业暗管通入河流中心偷排的行为……这一两年来,我区类似运用无人机巡查执法的案例还不少,对形形色色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有力的执法“空中威慑”。

  3 新技术大比武练兵,移动执法居全国前列

  如今,无人机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行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如何确保生态环境执法时能把这些“空中侦察兵”用得上、用得好,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2020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为我区基层执法队伍配备了无人机19台,部分设备带有红外热成像仪,增强了实用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连续2年请专业公司为执法人员培训。柳州市生态环境局为辖区6个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部配置了无人机,并组织专业公司开展培训。贺州、来宾、钦州、崇左等市执法队伍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为了让基层执法人员能更好地指挥驾驭“空中侦察兵”,该厅把无人机“比武”作为2020年全区环境执法大练兵重要内容,从全区各市随机抽取执法人员现场“比武”,重点考核固定机位、无人机航拍机位等能力。同时,加强评比激励,在每年开展的全区案件评查中和案件讲解比赛中,使用无人机取证的案件均可以加分。

  广西率先在全国实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面覆盖,走在全国前列。通过该系统,可直观地看到各个区域执法人员的分布情况、轨迹频率、现场执法密度,实时、立体地掌握全区范围内的执法动态。如今,基层执法队伍除了使用无人机巡查,还配备移动执法箱、手提电脑、便携式打印机、执法记录仪、重金属探测仪等设备。我区环境执法部门在利用这些科技新装备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着眼服务经济发展,兼顾好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