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题:物流如何消杀?配送是否规范?收件怎样防护?——三问疫情防控下的快递安全
新华社记者
在这个倡导“就地过年”的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快递业比以往更加忙碌;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快递安全更加受人关注。眼下,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陆续启幕,今年快递业首个“小高潮”悄然到来。连日来,记者深入多个快递站点,跟随快递员配送货品,对快递运输配送安全问题以及收件防护情况进行探访。
“经过重点防疫区域的快递也不必担心”
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商“快递100”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启幕后,快递查询量单日峰值超过3.5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快递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顺丰公司数据显示,1月20日“腊八节”开始,顺丰快递量较平日增长两到三成,电商类快递增长明显。
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背景下,快递运输配送安全备受关注。在国际邮件方面,中国邮政相关负责人介绍,邮政对所有国际邮件在进出口运输环节进行消杀,对邮袋和运载工具分别进行喷淋及紫外线照射消杀。
“国际邮件到达后,首先在机场装车时进行消杀,在进入处理中心前进行二次消杀。”北京邮政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国际场地负责人谭涛介绍,邮件经履带进入场地后,分批经过专用通道到达国际邮件开拆区,在通风位置静置6小时后,工作人员将邮袋拆开,对拆出的每个小包裹再次消毒,才能进入海关查验等后续流程。
记者在顺丰北京汉光百货营业部看到,站点快递量明显增加,且多为干果、营养品、酒水等年货以及米、面、手纸等生活物资。
来自国内疫情地区的快递是否安全?顺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快递送达客户前至少经过4道消杀程序,经过重点防疫区域的快递也不必担心。”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散发的特殊情况,顺丰采取更严格防疫措施,对每班次进出港快递进行全面消杀:场地、车辆每两小时消杀一次,快递到港后先进行车厢消杀,卸车后再内外消杀一次,联系客户派送快递前还会消杀。
“不仅让用户放心,配送员自己也安心”
记者了解到,今年除邮政、顺丰、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继续保持春节正常运营外,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百世、德邦等快递企业也宣布“春节不打烊”,并从网络、运力、人员、客服等方面做好保障。
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介绍,京东物流今年将扩大运营保障范围。即使除夕至大年初三,消费者也可在全国近300个城市、1500个区县正常下单收货。
运力有保障,配送环节安全有保障吗?记者在京东物流北京百荣片区角门营业部了解到,站点人员严格落实体温监测程序并查看绿码,一些快递员不仅要对配送车辆车厢进行消毒,还随车配备酒精喷壶,送达客户前对快递再次消毒。“做好防疫消杀,不仅让用户放心,配送员自己也安心。”站长孙思兵说。
在国内重点防疫地区,快递收发也在有序进行。例如,申通快递在石家庄的20多个网点、近300名一线快递员都在正常配送。所有人员上岗需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并随身携带酒精、消毒液等。
“我们制定了防疫知识手册,让每位快递员都能安全、规范配送。圆通在哈尔滨的快递员平均每五到七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圆通黑龙江省区办公室主任王洋说,当地出现疫情后,消费者更加依赖网络购买日常消费品,我们一定做好服务,保障安全。
“筑牢疫情防线,保障快递收发安全可靠”
记者跟随京东物流小哥张献龙为北京客户配送快递时发现,客户接收快递时个人防护程度不一。有客户主动要求将包裹放入快递柜,希望非接触式配送,也有客户室内接收快递却不佩戴口罩。记者随机询问,接收快递后是否及时洗手?一些客户坦言,“不是每次都洗”“有时会忘记”“顾不上”等。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提示,消费者出门取件前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定要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可佩戴一次性手套,需当面签收时可自带签字笔。如需在室内收件,更需提前做好个人防护。
“尽管我们在运输配送环节做好必要消杀,但还是建议大家在取件期间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并避免人员聚集。”圆通北京分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王义来说,“如果客户在站点取走快递,建议现场拆开把包装留下,我们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在家中接收快递,建议客户做好垃圾分类,不要随意丢弃包装。”
王丽萍建议,消费者将快递带回家后,可根据物品种类选择适当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或放置在干燥通风处30分钟。全部完成后,需立即做好手部卫生。
王义来提示,如果客户选择用喷洒酒精的方式消毒,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在通风环境下进行。“快递企业愿和大家一道,筑牢疫情防线,保障快递收发安全可靠。”(记者孔祥鑫、张骁、阳娜、马晓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