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领导率调研组到柳州调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2019年,自治区政府相关领导到柳州调研中医DRG按疗效付费情况。
2020年5月14日,自治区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一行在柳州市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陪同下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调研。
2020年11月4日,柳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到柳州市医疗保障局调研并主持召开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
柳州市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赴融安县大坡乡上福村了解帮扶对象各项情况。
2020年12月10日,一场以“爱在社保·幸福一生”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拉开序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群众积极学医保、知医保、参医保。
柳州市医疗保障局派出业务骨干深入三江侗族自治县指导医疗保障扶贫工作,并走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
2020年以来,柳州市医疗保障局共接待来自兰州、大理、开封、徐州、上海等全国各地市医保局DRG考察学习17次。
柳州市城中区中南街道办事处开设医保政策宣传咨询台,为居民提供打击欺诈骗保宣传资料。
2020年,柳州市医疗保障系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柳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坚决扛起全市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政治责任,稳步推进医保扶贫“198”政策落实,紧密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坚持抓好医疗保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有效降低群众看病用药负担,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稳健发展。
5年来,柳州市医疗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待遇逐年提升,医保基金运行保持持续平稳,实现了医疗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的历史性转变,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376.65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1 医保待遇保障持续稳定
柳州市连续5年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70%以上。2017年,柳州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经办运行机制,实现了城乡居民保险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等“八个统一”,医保经办系统顺利衔接,全市232万原新农合参保人员医保待遇较改革前提升5个百分点。
2018年,柳州在全区率先推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享”政策,放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在全区首创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定点药店购药管理,扩大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种由21种增加至29种。2019年,合并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职工医疗和生育保险参保登记、基金征缴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经办信息服务“四统一”,确保了职工生育保障待遇不变、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011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十三五”期间,柳州参保群众在自治区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由2016年2.83万人次上升到当前24万人次,5年合计达76万人次,覆盖结算金额7.85亿元;区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由2017年76人次上升到当前1600人次,5年合计3916人次,覆盖结算金额1.05亿元。
2 打造医保支付“柳州模式”
2016年,柳州市在全区率先推行DRG付费改革,并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目标,形成了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的基金分配模式,提高了基金的精细化支付与管理水平,彻底扭转了实施改革前连续三年当期收不抵支的局面,实现了基金“以收定支”。
2017年,柳州医保DRGs付费做法写进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广西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7〕138号)中,成为引领广西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榜样。2019年,全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在柳州召开。
2019年6月,柳州市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做法获得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批示:“总结推广”。2020年,柳州参与DRG-点数法付费的医疗机构达到了140余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DRG付费对所有区县、所有医疗机构和职工、居民医保的全覆盖,切实降低了参保群众就医负担,形成了可供借鉴与复制的医保支付改革“柳州模式”。
3 逐步完善基金监管机制
柳州市持续出台基金监管政策,有力推进医保基金监管规范化,搭建医保智能监控平台,成功探索出柳州医保基金支付管理全链条、多维度的监控模式。截至2020年底,市县汇总职工医保险统筹基金、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存分别达到231,598.73万元和199,266.26万元,两项保险均高于6至9个月的基金安全水平线。
2020年,柳州市出台《2020年基金监管工作方案》《柳州市医保基金监管举报线索处理程序规定(试行)》等政策,开展2020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制度,创新引入两个第三方团队参与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建立柳州市医保基金监管专家库,截至目前,已征集专家385名。启动以线上为主的“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其中张贴海报共9600份,发放折页143350份,拉宣传横幅共796条,发布“打击欺诈骗保”宣传短信共32万余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合法医保、共同打击欺诈骗保、保障基金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开展清理违法违规医保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共检查各类餐饮店、粉店、流动摊点、沿街门店等共计4133家,共发现并整改违法违规医保广告150处,对柳州的违规广告进行了净化,也支持了“创文明城”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线索案件移交工作力度,已向纪委监委、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移交案件4个,对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形成联合打击。
4 增强医保业务经办效能
柳州市积极推进医保经办机构改革工作,于2020年8月21日挂牌成立本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医疗救助和医药招采综合服务中心,稳妥完成改革过渡期各项目标任务。
同时,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一门式”服务改革、深化“互联网+”医保服务、实施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家庭共享”,全方位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费率、下调保险费缴费基数、对受疫情影响的参保单位减缓医疗保险费等惠民惠企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率先在全区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柳州市打造医保“最多跑一次”改革品牌,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将25个医疗保障服务事项推行网上经办,网办率已达100%;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通过优化流程等改革,医保经办提速率达60.2%。提升异地就医便捷结算服务水平,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实现医疗费用报销“跑零次”;推进业务经办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医保经办“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2016年至2020年,柳州对企业参保单位实施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市1.7万家参保企业减负共8.25亿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5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柳州市积极推进药品带量集采改革,做好国家、自治区集采药品在柳落地工作。2020年共有国家三个批次、广西一个批次的集中采购药品在柳州市落地。四个批次共135个药品中标价格平均降幅53%,最大降幅超过98%。预计执行这四个批次的集中采购中选药品每年将为柳州市节省采购费用1.9亿元左右。柳州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已形成常态化,将进一步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增进民生福祉。
柳州市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建机制、控费用、调结构、强监管的原则,加强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政策联动,协同推进改革。
2020年1月1日,柳州取消耗材加成政策,并配套调整了595项医疗服务价格,至此柳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通过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原来医疗机构运行由药品加成、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补偿渠道,改为只由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新机制(2015年10月柳州市已在全区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
2017年,柳州市调整244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内涵、计价单位、除外内容等进行重新规范,动态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2020年柳州市对医疗服务项目的内涵、计价单位、除外内容调整了近2000项。同时,放开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鼓励创新,开展规范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
2019年,自治区下放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权限,三级甲等医院可向市级医保部门申报。截至目前,柳州已为5家医院的50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核准发放临时收费代码,有力促进了医疗技术研发创新。
6 医保扶贫目标顺利实现
截至2020年12月底,柳州市在国扶系统中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3558人,实际参保433558人,参保率1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2.08%和88.14%,全面实现医保扶贫“198”工作目标。柳州市已累计为5.15万建档立卡贫困患病人员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证,其中2020年1—12月办理1.76万人。
柳州市还积极推进集采品种供应链延伸至村卫生室,确保改革红利最大程度惠及于民。探索推进在村卫生室结算“门诊慢性病”,较自治区部署推进该项工作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全市符合条件的862个行政村均配备了村医平板电脑或台式结算电脑,基本实现了医保结算村级全覆盖,使困难群众就近看病有保障。
(本版文图均由柳州市医疗保障局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