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沛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投入430.3亿元,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七大工程共3022个项目,使全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在东盟国家形成较大影响力。
根据《计划》,广西计划总投资430.3亿元,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预防救治能力,实现“三个全面达标、三个全面覆盖、一个全面提升”,即全区各级疾控中心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县级全覆盖,县级以上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区)全覆盖,县级以上120急救(指挥)中心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每个县至少建成1所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的中心卫生院。
到2022年,全区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基本补齐,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城乡、灵敏高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立体化救治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预防救治能力全面提升,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反应及时、密切协作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全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在东盟国家形成较大影响力。
《计划》提出,统筹考虑区域内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坚持中西医并重,合理布局中西医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提升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协同能力,注重发挥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效应。
同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既满足集中救治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发展。注重服务体系建设与体制机制重大改革同步推进,项目建设与制度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与提升软件环境同步推进。
3年实施七项提升工程 (共3022个项目)
●传染病检测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各级疾控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使其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配备移动检测实验室和设备。
实施项目225个,其中市级疾控中心项目5个、县级疾控中心项目71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项目142个、移动检测项目7个。投资13.19亿元,全部在2020年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
构建“1+7+1”技术合作片区防控体系,加强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备,建设自治区疾控中心菌毒种库、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建设市级疾控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改善县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3年计划实施项目128个,其中自治区级疾控中心项目8个、市级疾控中心项目14个、县级疾控中心项目106个。3年计划投资46.84亿元。
●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改造升级“1+4+8”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市级传染病医院和相对独立的公立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哨点),实现100%达标。
3年计划实施项目1454个,其中自治区级医院项目8个、市级医院项目14个、县级医院项目140个、乡镇卫生院项目11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156个。3年计划投资116.43亿元。
●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夯实卫生应急工作网底,全面建设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卫生应急队伍和120急救(指挥)中心;统筹布局打造卫生应急人才高地,重点建设自治区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与卫生应急技能培训中心。
3年计划实施项目318个,其中自治区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33个、县级项目280个。3年计划投资27.06亿元。
●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规范化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自治区卫生监督实训基地,配置卫生监督规范化、标准化装备,加强乡镇重点单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打通智能化监管“最后一公里”,实现卫生监督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监管。
3年计划实施项目329个,其中自治区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29个、县级项目194个、乡镇级项目104个。3年计划投资19.09亿元。
●中医药预防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中医医院传染病区、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提升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业务用房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
3年计划实施项目116个,其中自治区级中医医院项目2个、市级中医医院项目13个、县级中医医院项目101个。3年计划投资44.69亿元。
●医疗机构救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重点建设自治区级(孵育)医疗中心和片区医疗中心,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重点支持业务用房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支持按二级医院标准升级建设重点乡镇卫生院。
3年计划实施项目452个,其中自治区级项目9个、市级项目69个、县级项目142个、乡镇卫生院项目1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87个。3年计划投资163亿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