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非遗簸箕粉 征服八方客榃僧村以民俗与传统美食带动特色旅游发展
2020-12-02 09:21:35来源:南宁晚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非遗簸箕粉 征服八方客榃僧村以民俗与传统美食带动特色旅游发展

让米浆均匀摊满簸箕

非遗簸箕粉 征服八方客榃僧村以民俗与传统美食带动特色旅游发展

晶莹剔透的簸箕粉

非遗簸箕粉 征服八方客榃僧村以民俗与传统美食带动特色旅游发展

把蒸熟的粉皮从簸箕剥下

  ■本报记者郑芳 文/图 

  簸箕粉也叫石磨粉,是南宁、钦州、北流等很多地方民间传统风味小吃。但南宁市横县校椅镇榃僧村的簸箕粉却独占鳌头,被列为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日前,记者走进榃僧村,探寻传统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簸箕粉制作有讲究

  横县榃僧村是一个约有300年历史、典型的壮族古村落。村里的妇女手巧,喜欢动手做美食。今年58岁的黄贵珍阿姨是嫁到榃僧村后,跟婆婆学的簸箕粉。村宅厨房的柴火灶前,两位阿婆在添柴看火,旁边有一桶已经磨好的米浆。黄阿姨说,做簸箕粉前要先将选好的大米浸泡软化,之后用石磨磨成浆。在榃僧村,有专门的磨坊磨米浆,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磨出来的米浆有天然的米香味。黄阿姨说,制作簸箕粉,选米很重要,米浆浓度和米粉的厚度都有讲究,要做出劲道有弹性的米粉,经验少不了。

  旺火烧开了锅里的水,此时到黄阿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只见她先用刷子在簸箕上刷了一层油,好让蒸出来的粉不粘在簸箕上。接着她用勺子将适量米浆倒进簸箕里,双手将簸箕轻晃轻转,让米浆顺势摊满整个簸箕,然后放入大锅里,盖上盖子。之前还呈稀糊的米浆被蒸气迅速凝结成晶莹剔透的薄粉皮,几分钟就可以起锅。揭开锅盖,黄阿姨熟练地将热气腾腾的簸箕拿起来,用刮子沿边刮一圈,轻轻把粉剥下,并卷成条,切成小段装碟。记者夹起一小段米粉,拌上酱油,浓郁的米香味令人胃口大开。

  民俗、美食带动古村发展

  榃僧村非常注重文化传承,村里民风淳朴,生活恬静。榃僧村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48座岭南风格民居,年代最久的已有137年历史,青砖烁瓦间留存着岁月印记。校椅镇青桐村支书李德贤介绍说,村中还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壮族民俗和手工技艺等,其中壮歌歌圩、簸箕粉荣获2018年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榃僧村将壮族的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以传统民俗民居示范村为中心,做好全村规划建设。李德贤说,村里对古民居进行了修缮、改造,还建设了村史室,展示特色壮文化。此外,还建了环村道路、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发展壮族民俗特色旅游。2019年12月,榃僧村获得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命名。

  “听着原汁原味的山歌,自己动手制作统壮家美食,这是游客在榃僧村游玩最有趣的体验之一。”李德贤说,除了簸箕粉,大粽、粉虫、糍粑、甜玉米等也是村里的特色美食。李德贤说,近年来榃僧村每年“三月三”、国庆节等节庆活动都吸引数千游客前来游玩。村里的壮族民俗特色旅游得到发展,同时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及壮家美食,既传承了壮乡民俗文化,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