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合力擘画区域合作辉煌蓝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10周年巡礼
2020-11-25 09:40:5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杨 秋

  山水相连,携手合作。10年前,作为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自贸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

  休戚与共,相向而行。10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走过了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自贸区用“黄金十年”真正惠及19亿人口,给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

  构建贸易关税的新机制。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的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逐步降低关税并于2015年实现90%以上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成为经贸合作的加速器。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9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6414.6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下,今年1-9月,中国和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5%,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良好局面。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特开放优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门户。10年来,在日益紧密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广西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切实的受益者。从贸易投资到合作平台、合作项目,从顶层到民间,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合力擘画自贸区辉煌蓝图。

  双向贸易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9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65.3亿美元提高到343.3亿美元,增长了4.3倍。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成为东盟水果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陆路口岸,目前经凭祥口岸进口的水果占中国进口水果总量的近一半,2019年达到246万吨。广西已与东盟8个国家开展了园区合作,截至2019年,广西与东盟双向投资超过111.35亿美元,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成为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家重大战略工程落地生根。“十三五”是广西获得国家批准设立重大开放平台最多、最集中的时期。广西相继获得国家批准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医学开放试验区等一批国字号开放平台,推动了广西加快发展、全方位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以来的4年间增长超过20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新设企业1.32万家,日均入驻企业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前4倍,外贸进出口、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广西全区同期总额的34.5%和10.3%。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居西部地区和边境省区第一。中国-东盟信息港国际通信枢纽初具雏形,华为、浪潮、阿里、腾讯、紫光、东软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南宁核心基地。

  与东盟平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6届,有效推动了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南宁渠道”。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连续举办11届,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之一。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增加至39家,成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重要桥梁。广西与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共同建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理事会、文莱-广西经济走廊联合工作委员会机制、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机制,已成为广西与东盟常态化合作机制。

  更高平台,开启新篇。自治区商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契机,继续紧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红利,继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一体化示范区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