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群众观礼(图片来自上林县政府网站)
渡河公手工艺成品(图片来自上林县文化馆)
■本报记者林显威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全国各地不少地方进行赛龙舟过端午的时候,上林县三里镇一带也同样热闹非凡。不过,他们的民俗并不是赛龙舟,而是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种造型为双手抱着南瓜的公仔,让孩童挂在脖子上,并在傍晚时把公仔和粽子放在小船上,同时点上红蜡烛沿河漂流,这就是上林的壮族民俗活动——渡河公。渡河公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400多年长盛不衰,目前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渡河公传说故事多
渡河公,按三里当地的话又叫作“渡渡河公”,渡河公民俗源于传说,而这个传说是可考究的最早壮族起源的传说。
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与壮族的起源有关。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遭遇大荒洪,整个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对金童玉女抱住一个神奇的大南瓜漂浮在水面而免幸于难。洪水过后,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他们上岸后,逐渐长大,结为夫妻,成为壮族的始祖。第二个起源说法则称在端午节河上渡河公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三个则是盘古与历史故事的结合。
上林县作协副主席刘凌峰表示,渡河公的多个起源说法中,第一种较受认可,主要还是以渡河公成就壮族的黎民为主。第二种说法也可考究,以前八寨起义的时候,明将王守仁带兵前来镇压。那个时候三里一带已经有五月初五渡河公的习俗,王守仁和他的官兵将汉族过端午节的元素融入渡河公中,有纪念屈原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第三种说法相对来说流传较少。
“民俗源于传说,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刘凌峰认为,无论传说如何,渡河公民俗活动意义是积极的。在以前对自然灾害认知较低的年代,人们在遇到大灾大难时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寄托,而渡河公就是一种精神领袖符号。所以,当五月初五来临时,三里镇一带的人们就会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中草药填充做成大大的渡河公仔,放入河中时男女老少还要吟咏祈祷词祈福。人们还制作小巧的渡河公仔,里面也含有中草药,并用丝线悬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肚脐部位,有驱邪、压惊、镇痛的作用。
五月初五当天也是壮医的采药节,上林县三里镇当地除了渡河公民俗活动,壮族、瑶族的群众还会选在这一天上山采药。
小公仔拓展成艺术产业
将渡河公放入船中沿河漂流,是渡河公民俗活动最终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之前,当地群众除制作渡河公仔,还会做艾菜糍粑、五彩饭、粽粑、糍粑等特色食品。活动的当天,还会开歌圩,群众以唱山歌的方式讲述渡河公的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这个节日在当地是一个很大的节日,到河边送渡河公仔的有上万人,两岸以及附近的高地、建筑物上满满的都是争相观礼的人,场面非常热闹。”刘凌峰说,歌圩主要在“三月三”举行,但渡河公当天也有歌圩,主要是因为以前壮族并没有文字,相关的历史、传说只能依靠师公、道公和山歌手以歌唱的方式来传承、传播。现在虽然已经有文字记载,但是这样的方式还是保留了下来,成为渡河公活动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渡河公经过400多年的传承,已成为上林县一张独特的民俗名片。上林县在传承这一民俗时进行了拓展,建起相关艺术品生产工厂形成艺术产业。最大的改良是渡河公仔。现在的渡河公仔从无脸到有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配上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四人抱南瓜,形象变得更富有多样性、观赏性;个头也从拇指头大小到足球般大小都有。如今渡河公仔已经从简单的纪念产品,变成汽车内饰、结婚生子礼品、健康保健品等具有各种功用且人见人爱的旅游产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