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圩区大坡镇坡头村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带旺乡村游。图为游客一边摘果,一边自拍。
梧州南站坐落于龙圩区,高铁经济拉动龙圩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潘绍珊/摄
梧州市龙圩区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龙圩区将龙圩镇念村稻渔种养示范基地打造成集生产示范、科技推广等于一体的休闲农渔业示范区,利用稻与鱼、螺的共生有机结合规律,实现“一田多收”经济效益,同时,还打造“醉美乡村”振兴点,推动该基地的种养业与乡村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依托李济深故里文化旅游胜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图为贫困户正在自家的果园给游客采摘百香果,一派产销两旺景象。
2016年以来,龙圩区充分发挥土壤天然含硒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稻种植产业,通过龙头带动等模式,大力创建富硒水稻产业基地,打造富硒米品牌。目前,龙圩区种植富硒稻近3万亩,该产业覆盖贫困户达92%,成为该区脱贫产业主力军。潘绍珊/摄
黄韵妍 郑贤基
梧州市龙圩区是2013年新成立的城区,是自治区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城区之一。近年来,龙圩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精准施策,大力打好特色产业牌、打准产品营销牌,通过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富民产业遍地开花,有力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效。
经过5年的攻坚,脱贫成效显著。2016年,龙圩区实现脱贫摘帽,成为自治区首批4个脱贫摘帽县(市、区)之一。脱贫攻坚以来,龙圩区累计脱贫8715户36820人,贫困发生率由10.41%降至0.12%。
1 三产融合 推进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龙圩区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示范带动、镇村联动、村景融合,打造集田园观光、生态、采摘为一体的新农业体系,“政府+产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融扶贫综合体。
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龙圩区不断构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致力发展稻渔共养产业。用绿色生态种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与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技术模式,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龙圩镇念村有700多户农户种植富硒水稻2000多亩,在“稻渔共养”的技术模式指导下,按基地晚稻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基地年亩产900公斤干谷、750公斤田螺、125公斤禾花鱼,年亩产值1.92万元,年纯收入1.12万元。增强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推动稻渔生态种养产业发展,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整合流转土地,农户每年每亩可获得稳定租金收入900元。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开展插秧、投放鱼苗、幼螺等工作,聘请贫困户务工,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抱团”发展。吸纳念村及周边14个村共15个村民合作社“抱团”出资,引进龙头企业梧州田中农业公司“联合”发展,建成集稻鱼稻螺养殖、农家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抱团”村投入资金280万元入股按10%分红,每年可实现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品牌带动。打造“醉美乡村”,多渠道加强宣传稻鱼示范基地,举行广西稻鱼丰收节活动,吸引广西区内外的经销商前来采购禾花鱼、田螺、蛙、虾等相关农产品。示范基地交通便利,适合休闲观光,基地里设置各个景点供行人驻足拍照,方便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另外,还设置特色农业采摘区,吸引当地和周边居民前来体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龙圩区大坡镇种植玉兰花已有30多年历史,如今种植面积已达4100多亩。近年来,龙圩区大力发展玉兰花种植,通过示范带动、抱团发展,统一收购销售,进一步壮大了玉兰花叶脉加工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
交村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叶脉加工、销售产业基地。现全村有900多户种有玉兰树共5000亩,玉兰花树约28万株。其中有贫困户136户参与,种有玉兰花树472亩共23600株。2019年,交村叶脉加工单项人均纯收入3903元,全村叶脉销售收入达1500多万元,产业覆盖贫困户达到了80%,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
2 党建引领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龙圩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精准施策、示范带动、因地制宜,推进并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兴建物业。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形式,兴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厂房、广告设施等物业。龙圩镇四合村通过物业经济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另外,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谋划“飞地经济”,龙圩镇联合7个村参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这不仅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还能改善市场面貌。
自办产业。广平镇成立平山传统木榨花生油坊,通过自主接单、单位帮衬的经营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使贫困户“走稳”脱贫路,“小跑”奔小康。大坡镇胜洲村的淘宝特色中国馆胜洲村村民合作社加盟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带动本地土鸡蛋、狗牙木寄生茶、富硒大米等土特产联网销售,扩宽村民致富渠道。
因地制宜。通过村党支部牵头,村、合作社、农民三方分别以资金和土地等入股,商定分红比例,达到三方共赢,新地镇训村村,通过资金委托百岁来矿泉水公司经营,参与销售,既获得稳定的分红,也提升了资金收益的附加值。
3 精准施策 打好民生“组合拳”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龙圩区注重统筹、突出重点求实效,全力落实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吸纳就业。针对龙圩区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实际情况,龙圩区因地制宜,按照“短期岗位保稳定、长期岗位促增收”的原则,灵活开发长期公益性岗位、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和非固定性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固定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岗。
精准补贴。龙圩区建有扶贫车间9家,共吸纳务工人员486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14名。疫情期间,龙圩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8家企业合计112.01万元。发放贫困劳动力稳岗补贴5563人459.7万元,发放交通补贴3451人69.84万元。
开展培训。龙圩区在2019年成功举办10多期培训班的成功经验上,结合国扶系统数据,从“大数据”着手,从系统数据筛查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培训意愿人名单,2020年继续开展到村、镇开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60多班次。
——有义务教育保障。2020年秋学期资助义务教育学生12209人,发放资助金额594.606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219人,发放资助245.7625万元)。
——有基本医疗保障。截至9月28日,应参保37077人,已参保37077人,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有住房安全保障。全区2018年有住房保障达标64744户,未达标户853户,98.70%农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年龙圩区危房改造总任务80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4户),竣工率100%。2020年危房改造任务199户已全部竣工。
——基本养老保障。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参保人数24278人,已参保人数24278人,参保率100%。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待遇人数为5230人。
——低保兜底保障。强力推进兜底扶贫,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2020年1-9月城镇低保发放低保金564.76万元,发放1117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266人,发放低保金107.65万元;发放城镇低保物价补贴72.87万元。2020年1-9月发放农村低保金2595.2万元,发放100004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9100人,发放低保金1871.7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物价补贴390.79万元。1-9月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4.45万元,补助201人次。实现符合条件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努力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梧州市龙圩区委宣传部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