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馥郁茶香应更浓 ——从申请地标保护展望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
2020-09-11 10:00:3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陈 静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更是广西茶业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2月,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授权广西茶叶协会申请“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商标注册。

  9月4日召开的“广西六堡茶”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申请“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对于发展“广西六堡茶”产业和品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有裨益。

  富民增收好产业

  作为广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六堡茶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据统计,2019年,全区六堡茶适制茶园面积92.2万亩,产量两万多吨,综合产值达8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近30个省区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品牌价值不断攀升。《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广西六堡茶品牌价值达26.4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广西第1位。

  由于种植和加工属劳动密集型,尤其种植适宜区域多集中在边远高山地区,六堡茶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产业。广西六堡茶10大茶叶生产大县有7个是贫困县,26个产茶县有14个是贫困县,六堡茶直接带动3万多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加快促进六堡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发展六堡茶产业聚集区,打造“广西六堡茶”品牌,助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六堡茶产区。

  地标保护助发展

  六堡茶产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种好茶树,选育优势品种,提升养护水平,在加工、储藏等方面向现代化、工业化方向靠拢,还要加强品牌宣传推广……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据了解,六堡茶产业目前还面临另一瓶颈。说到六堡茶,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梧州六堡茶”。实际上,目前广西六堡茶产区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宁、梧州两市,桂林、贺州、百色、柳州等地也有生产。

  广西茶叶学会副会长叶靖平介绍,2011年,“梧州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由于保护范围限定在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目前只有在梧州地域内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条件标准生产出来的茶叶,才能称为“六堡茶”,这导致六堡茶难以快速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申请‘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六堡茶产业不断扩大的需要。”

  按照梧州市制定并正在执行的六堡茶生产标准,只有按照现行生产标准、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六堡茶,才能使用“六堡茶”品牌,传统工艺加工生产的称为“传统工艺六堡茶”,其他黑茶工艺的只能称为“广西黑茶”。

  2019年梧州市有茶园面积 11.6万亩,六堡茶产量1.7万多吨,梧州市的本地茶园已难以满足茶企原料生产需求,大部分六堡茶原料来自广西区内其他市县,甚至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原料短缺与不稳定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从六堡茶生产历史和现阶段生产情况看,广西的大叶种茶种和本地种均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黑茶,只要按照六堡茶的生产技术要求,在广西各县生产出合格的‘广西六堡茶’或原料是可行的。”叶靖平说。

  产业发展再升级

  “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迈出了广西六堡茶品牌培育坚实的一步。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制订广西六堡茶地方标准,规范标识使用管理;建设绿色标准茶园,强化品牌质量监管;大力宣传推介品牌,打造高端茶叶品牌形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郭绪全表示。

  首先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广西六堡茶技术标准,建立高端六堡茶生产工艺,打造中国高端黑茶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强化品牌使用监督执法,规范“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授权管理。

  其次要加快特色良种无性系繁育能力建设,推进六堡茶茶园良种化,建立一级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核心试验示范。要全面落实绿色食品标准化管理,以打造高品质茶叶生产基地为目标,广泛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进标准化种植茶园和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一品一码”,大力推进“广西六堡茶”专店、专柜、专营,形成品质保障体系。

  据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计划投入培育经费500万元,委托国内权威品牌策划机构,全面、系统地策划“广西六堡茶”品牌宣传推介、营销运营,提升品牌传播力、影响力、运营力、竞争力,并利用各大媒体和展会等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形成集聚效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