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李志雄 冼家杰
桂林市秀峰区依托项目建设、品牌打造、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丰硕成果。今后如何补足短板,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记者对桂林市秀峰区委书记蒋育亮进行了专访。
记者:秀峰区如何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进一步做大旅游产业规模?
蒋育亮:在“吃”上,大力扶持特色餐饮品牌,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带动旅游餐饮业发展。建设“豆腐”美食文化村鲁家村、综合性商业街道正阳步行街、桂林庙街旅游·美食文化广场、尚水美食街、东西巷等特色美食打卡地。
在“住”上,大力发展星级酒店、绿色饭店、舒适宾馆、特色民宿,积极发展民宿经济示范区、民宿特色示范村及精品单体民宿,打造金宿、银宿品牌。培育研学民宿、艺术民宿、亲子民宿、宠物民宿、康养民宿、山水民宿等多种主题民宿。丰富舒适便捷宾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推动住宿业往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在“行”上,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整合资源加强建设琴潭汽车客运站,改造提升琴潭旅游集散中心、鼎富旅游集散中心。对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扩建道路6条,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实现客车、公交车直达景区景点。
在“游”上,深度挖掘文化生态资源,依托独秀峰王城景区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和以逍遥楼、东西巷为代表的休闲时尚历史文化,全力打造中心区历史文化深度游;挖掘以鲁家村、桃花湾为代表的田园生态乡村民俗文化,倾力打造桃花湾乡村民俗风情体验游;开发以两江四湖为代表的山水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两江四湖山水文化休闲游。
在“购”上,依托微笑堂、八桂大厦、王城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以及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正阳步行街、东西巷和金顺昌伴手礼特色购物店等,积极推动商贸+旅游融合发展,拉动消费。
在“娱”上,完善景区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景区休闲娱乐项目,把桃花湾旅游度假区打造为观光、旅游、休闲、康养、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把正阳步行街区打造为融合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科技、教育等多种要素的娱乐休闲中心区。大力发展城市休闲娱乐项目,使滨江路、东西巷、正阳步行街、中心广场等地成为网红打卡地,进而打造全天候、全体验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记者:秀峰区将重点推进哪些重大文旅项目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
蒋育亮:秀峰区将坚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综合环境,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带动周边旅游新景观的开发和餐饮住宿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秀峰区将以创建桃花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王城景区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芦笛三村”、桂林桃花湾体育谷、桂林市旅游食品文化博览馆、“大龙湾·栖息式”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示范项目、桂林桃花湾旅游休闲绿道二期、琴潭千亩荷塘湿地项目、信和信·桂林状元文化城等项目。
将以和记低碳循环经济农业综合示范园、桂林碧宸芦笛桃花湾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园为支撑,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开展芦笛景区、刘三姐大观园等景区景点的提档升级工作,同时推动辖区内各景区景点创建国家A级景区。
记者:秀峰区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让旅游扶贫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蒋育亮:一是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桃花湾旅游度假区骑行绿道建设,加强度假区内绿道系统、旅游导览系统、交通系统、停车系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推进“芦笛三村”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的旅游服务能力。
二是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求大型项目开工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秀峰区“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按照“规划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思路,推进桃花湾旅游度假区的肖家村、于家村、筌塘村、水南村、演波村等生态乡村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人居环境。
三是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新增长极。加强品牌营销,突出山水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特色,逐步形成综合性、多层次、高效益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实施“旅游+”发展策略,促进产业融合。加大对涉旅企业的扶持,促进辖区内涉旅企业快速发展,真正做到全产业跨界融合大发展。
记者:秀峰区如何补足发展短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蒋育亮:当前,秀峰区旅游产业仍存在缺乏整体开发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健全、项目核心品牌少、高端旅游人才有待进一步引进、文旅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转型等短板。
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秀峰区将围绕产业融合大格局,以全域共建共享为目标,主动适应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构建完善“一心两带三组团”的产业总体布局,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力、优质高效的产品供给力、领先水平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梳理文旅体资源禀赋,对现有项目进行融合提升,建设一批文旅体公共服务项目,培育一批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融合示范节庆赛事品牌,培养一批全国知名的文旅体专业人才,推进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完善的文旅体产业体系,着力增强文旅体产业辐射带动功能,打响文旅体项目品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