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耿 通讯员 伍 丽
古朴苗村、小桥流水、山歌油茶、树茂花香……8月16日,风景如画的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现在我们在村里也有钱挣,完成收割后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塘洞村村民刘良秀说。闲时她与邻居一起唱着苗歌打着油茶,招待来感受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游客。
资源县车田、两水、河口3个少数民族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牢固树立“两山”理念,走上以“旅游+”助力苗、瑶族群众脱贫致富路子,辐射带动民宿、餐饮业、种养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就业创业,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群众脱贫的贡献率达38.69%,奏响了“美丽经济”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乐章。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苗、瑶族等少数民族贫困户1.14万人实现1.1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6.03%降至2019年底的0.21%。
A
带动: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通过旅游项目开发,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实现利益共享,带动共同脱贫致富,是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最直接的改变。
五排河起始资源县车田,过两水、出河口,一路奔流汇入珠江。如今,这条哺育了近7万各族群众的母亲河,随着国际漂流赛的举办而蜚声中外,成了国际漂流协会认证的“世界最美漂流基地”。
“我打小在五排河畔长大,之前在五排河旅游公司做船工,现在应聘应急安全管理员,收入高了,工作更稳定了。”两水苗族乡脱贫户刘军伍说。
“现在最多的一天发船120多艘。”看准商机在五排河漂流返程中途筹建“烟竹汽车营地”的村民康桂福说,“汽车营地与五排河漂流形成优势互补,使游客的吃住行玩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康桂福4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在公司就业和个人的努力,去年脱贫摘帽。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整个公司有几十户,都是五排河沿岸车田、两水的苗、瑶等少数民族群众,分别从事船工、售票、安全管理等不同的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大力发展种养产业,还加入了西红柿、辣椒等种植合作社,目前都已脱贫摘帽。
B
辐射:农产品搭上顺风车
越来越红火的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特别是种养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火了,外面来的游客就很多。”河口瑶族乡葱坪村坪水屯脱贫户曹玉珍一边打油茶一边开心地说,“在家养土鸡,摘茶叶,再整理几间空房接待外来游客,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从2018年开始,河口瑶族乡举办以“闻茶乡·品坪水·助脱贫”为主题的采茶节,邀请四方嘉宾前来赏古树、品古茶。通过举办采茶节,推进“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打造以坪水屯为代表的“山清水秀、休闲农家”旅游品牌,推动坪水屯由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并成功打造为资源县瑶族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该乡通过线上直播、制作VR全景地图等创新手段,进一步强化品牌的宣传推广,让瑶乡风情搭上“互联网+”的翅膀传播四海。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两水苗族乡以塘洞村为示范点,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竹山鸡养殖、农特产品深加工、民宿等产业,形成“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以前养的土鸡土鸭都卖不出去,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销路不用愁,收入也增加了。”塘洞村的陈理梅依托村里发展的红色旅游产业实现脱贫。
C
升级:卖产品变为卖体验
旅游产业本身也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产业新热点。
“来之前,我们挑选了好多地方,石山底屯山水环抱,有层层叠叠的小野花、丛丛簇簇的球盖菇,很适合带着小朋友感受一下农村生活的乐趣。”带着家人从桂林专程来采摘大球盖菇的王先生说。
车田苗族乡石山底种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兰永忠说:“今年我们种植大球盖菇,发展的不仅是特色种植产业,更是打造一片充满趣味的生活乐土。许多游客过来后,说我们采摘、用餐、休闲、住宿各式体验感都是满分。”该乡通过粤桂扶贫协作资金打造车田扶贫产业园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发展农家乐旅游与观光农业,让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该乡在房前屋后的瓜棚豆架、田间地头种植新鲜蔬菜、养殖土味禽类,打造“苗家菜园”,为游客提供了天然绿色食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品尝,同时又满足了游客对饮食健康营养的追求和对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很吸引人,但吸引力更大的是这种可以放空、发呆的‘低压’生活方式。”游客林娟说。
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同时,资源县还注重传承“民族韵味”特色品牌。该县在苗族尼呐呢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成立了首个瑶寨传承刺绣基地,开发出少数民族地区农副产品、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刺绣等产品,让游客实现了“观赏、体验、融入”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据资源县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消费达75亿元,同比增长25%。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