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多彩的暑期生活 “我听文物讲故事”
2020-08-07 08:43:01来源:新华网编辑:唐志强责编:路晶森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记者黄庆刚)一张张少数民族服饰图片、一面面有青蛙、鱼鸟等纹饰的铜鼓、一条条颇具民族特色的壮锦……今年暑假,不少学生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启同历史、民族文化的对话之旅。

(多彩的暑期生活)“我听文物讲故事”

  学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庆刚 摄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目前收藏铜鼓、服饰、竹木器等藏品5万余件(套),其中古代铜鼓345面,纺织品1.86万件(套)。每年假期,博物馆都会迎来众多参观者,大家在这里感受文化,学习知识,丰富暑期生活。

  在民族文化陈列展馆,一群小学生正围着织布机观摩。“奶奶给我讲故事的时候经常说到织布机,我以前只在动画片见过。今天在博物馆我看到了很多没见过的物品。”9岁的韦国曾说,爸爸妈妈工作较忙,以往暑假自己都是跟奶奶在家看电视。今年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他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参观博物馆。

  “这是我第二次来民族博物馆,我最喜欢这里的民族服饰,上面有很多漂亮的颜色和花纹。”7岁的黄宇铭说,他来自南宁市兴宁区燕子岭社区,参观完博物馆后,他发现每件民族服饰的搭配和图案都各有特点。

  除韦国曾和黄宇铭外,还有14名来自南宁市兴宁区燕子岭社区的小学生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前来参观博物馆。公益组织儿童项目负责人陆寒冰说,很多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假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他们想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让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多彩的暑期生活)“我听文物讲故事”

  学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观赏民族服饰(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庆刚 摄

  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铜鼓文化展厅,“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展厅内,各式各样的铜鼓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10岁的彭楚杰正在认真地观察铜鼓。“一个、两个、三个……铜鼓上一共有6只青蛙,还都是逆时针方向排列,古代人好厉害。”彭楚杰指着身旁东汉时期的云雷纹鱼鸟混合纹铜鼓说,观摩这些文物,就像听故事一样有意思。

  “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应该多了解广西的民族文化。”彭楚杰的姥姥邱雪明说,一个文物就是一个故事,文物虽然不会说话,但能让孩子直观看到并感受历史的痕迹,开阔他们的眼界。

(多彩的暑期生活)“我听文物讲故事”

  家长带着孩子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观看织布机(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庆刚 摄

  每年暑假都是父母带孩子出去旅游的高峰期。一些家长表示,今年基本是在附近游览。“为了安全起见,今年暑假我带外孙在南宁游玩。”邱雪明告诉记者,去年暑假他们一家去了北京、上海等地旅游,今年为了丰富外孙的假期生活,她带外孙参观博物馆,还给他报名夏令营,学着做实验,和外教一起玩游戏。

  “暑假期间,参观博物馆的学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多来博物馆参观,更好地了解广西世居民族的文化,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学老师覃元励说。(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