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珂 通讯员 党 舒 实习生 朱金霜
社区矫正工作在广西全面推行已走过10年历程,它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智能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叩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扉,铺就他们回归社会的道路。
截至目前,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累计再犯罪率为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以来,我区累计接收10万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成功让8万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2019年,广西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智慧矫正”建设试点省(区)。
从试点到全覆盖,以制度建设促进社区矫正法治化
“回报社会,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我们应该做的。”朱某是北海市海城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今年疫情发生后,他得知所居住小区防疫值守力量紧缺,主动请缨参加防控,还帮助解决值班人员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资紧缺问题。
像朱某一样,不少社区矫正对象主动加入到抗疫行列中,通过参与防疫工作,重新认识自我,寻回人生价值。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累计捐款149.68万元,捐献医疗口罩87815个、防护服250套,以及消毒水、体温计、果蔬、方便面等物资折合近1310万元。
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展现了我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效果。
2007年10月,我区在钦州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10年起在全区铺开,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
——钦州市通过创新推行“日记载、周报到、月学习劳动、月汇报、季总结鉴定、季检查核验”的工作法和建立挂钩帮教、分类管理、考核奖惩、帮扶解困的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来宾市社区矫正工作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出了“12456”工作法,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多、流动性大、跟踪管理难、人手少等问题。
——南宁市积极构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体系,着力落实政策保障,创新教育矫正方法,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规范矫正监督管理,及时消除社区矫正安全漏洞和管理风险。
我区社区矫正相关工作获司法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专业化+社会化,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保障。
2012年11月,钦州市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警察支队,并在各县(区)成立社区矫正警察大队和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警察中队,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同时也拉开了我区社区矫正“队建制”的序幕。
目前,柳州、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贺州、来宾、崇左8市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支队,45个县(市、区)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
为增强一线执法力量,2014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连续选派了6批监狱戒毒警察到全区各县(市、区)司法局挂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用警实现全覆盖。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管理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基础上,努力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回归社会。
“身份的突然转变,让我心理落差很大。去年刚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时,我对未来的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桂林市七星区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曾经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6个月。从领导岗位到社区矫正对象,身份的改变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出现了心理问题。
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陈某的状况后,制定了针对性管教措施,委派合作单位桂林市和谐心理学校的老师作心理辅导。经过辅导,陈某已摆正心态,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工作,因其犯法而受到影响的家庭也逐渐恢复正常。
目前,像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一样,全区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矫正教育、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就业辅导等非执法类项目,多渠道多方式提高社区矫正教育质量。“社会力量的参与,制订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教育和服务方面的短板,使得社区矫正更有效率。”七星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说。
据统计,10年来,我区每年组织集中教育达24万人次,个别谈话教育19万人次,进行心理辅导3.5万人次,组织社区服务24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就业就学、落实社会保障、落实承包田等2.2万人次。各地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建成社区矫正就业基地36个、教育基地33个、社区服务基地123个,进一步筑牢帮扶工作平台。
智慧矫正,让社区矫正从“管得住”迈向“管得好”
“提示!您已越界……”今年6月25日,柳州市柳南区社区矫正对象张某驾车准备进入柳江区时,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提示信息。张某猛然警醒:忘记进行请假外出登记了。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广西社区矫正工作驶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车道。
2018年以来,广西全面建设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了司法部、自治区、市、县、乡社区矫正基础数据联网。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电子化率100%,监管教育网络覆盖率100%,数据共享率100%,手机定位管理比率达97%。
2019年,广西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智慧矫正”建设试点省(区),首批打造了南宁市青秀区、桂林市兴安县、玉林市玉州区、百色市右江区、崇左市凭祥市5个全国示范单位。如今,通过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不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违规越界的情况,并发送警报信息予以处置,社区矫正对象也可以在系统上完成日常报到、请假外出登记、集中劳动、集中学习打卡等事项。据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无一脱管漏管,保持“零感染、零疑似病例、零安全事故”。
“广西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林金文表示,今年是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之年,我区将继续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新路子,努力打造广西社区矫正工作“特色品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