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信息化催生甘蔗产销新动能
2020-08-05 10:25:2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路晶森

  7月,酷暑。连日高温少雨让上思农场大片甘蔗地“渴”望甘霖。总农艺师陆辉徳打开手机里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甘蔗气象 智慧农业”APP,天气雷达提示当地当天即将迎来一场30毫米降雨。“系统根据未来3-5天内的天气预报和气象分析,结合近期天气条件、当前甘蔗需水情况,以及当天可能发生的降雨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做出判断,从而为智慧灌溉提供依据。”

  预知头顶上天气的变化,掌握脚底下土壤的情况,农民种蔗就不只是看天吃饭。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甘蔗智慧气象业务系统和服务终端已实现全区85个糖厂全覆盖,为糖料蔗种、管、收、榨全产业链的生产活动提供及时、动态的精细化服务。

  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智能决策……信息化与甘蔗生产加速融合,正为这个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更广阔的空间中飞得更高更远。

  在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打开“糖业发展大数据平台”,全区糖料蔗种植区域、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等数据管理一目了然。利用广西102个北斗高精度基准站网对外提供米级、亚米级、厘米级等多级多模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管理员可对农机作业状态、轨迹、位置、作业面积进行监控和统计,并作出汇总分析。今年以来,该平台已经服务制糖企业测量地块5万多块,面积10万多亩;完成了近200万亩甘蔗地的确权工作。

  在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实施的“糖料蔗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系统上,南宁、来宾、崇左、广东湛江、海南乐东县、云南临沧等区域物联网监测点布设已经完成,通过实时监测获取糖料蔗生产的土壤养分和墒情、苗情长势、气象条件、灾害状况、虫情等现状及变化信息,为生产指导、防灾减灾等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2019年,我区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糖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通过建设糖业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加快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我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糖业数据成果管理不断完善。目前,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已经主导完成“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建成数据采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一张图管理平台、一张图智能监测分析可视化平台4大平台,全区64个县(市、区)1152.46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地块、片块、标志牌等数据已上图入库管理,为后续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管护以及动态监管提供基础。

  信息化在甘蔗种植生产的过程中大显身手,同时也为提升甘蔗购销水平注入新动力。

  点击“广西糖料蔗订单农业服务云平台”,每份合同对应一个二维码,轻轻一扫,合同签订情况、蔗农信用等数据随之显现……随着订单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区涉糖企业以订单农业合同信息为基础,加快构建基于云计算、地理信息的信息集成。

  据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合同备案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将农户相关信息与农务地块信息相融合,对甘蔗品种、植期、面积、运距等蔗户信息精准识别分类,确保农户签约面积的真实性;蔗区甘蔗品种结构、植期情况可以随时调阅,蔗农信息、甘蔗进厂情况可以随时分析,还可以对运蔗车辆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为精准砍运、精准扶持创造条件。2019/2020榨季、2020/2021榨季,数字化系统签约,已经累计承载合同75.4万份,累计服务蔗农57.8万户。

  在甘蔗购销领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AI蔗眼识别系统”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将糖料蔗进场、加工前的画面通过5G网络回传中心服务器,服务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出对应批次糖料蔗品种、扣杂率,回传至糖厂农务系统,自动计算出糖料蔗价格;“农资商城”平台可实现对订单蔗农的农资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可有效解决农资融资问题,降低糖厂资金成本压力。

  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区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以“互联网+糖业”为契机,进一步整合甘蔗产销信息资源,着力推进甘蔗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与耕、种、管、运、收的有效融合,扎实推进全区甘蔗产销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广西日报记者 骆万丽 实习生 邓东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