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勠力同心结硕果 久久为功奔小康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定点帮扶6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巴某村新貌。
陇桃村的火龙果产业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平略村瑶族同胞与驻村干部共同学习党的政策,谋划乡村振兴。
经过几年的努力,巴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坡教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助农增收。
陇那村的交通便利后,山旮旯变成大通道。
党办姓党,使命必达。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以及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五个坚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立足党办“四最一中枢”职责定位,紧扣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贴“三服务”工作实际,一张蓝图绘到底,尽锐出战,全力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把定点帮扶田东县平略、陇桃、坡教、陇那以及田阳区巴某、都安瑶族自治县巴善6个贫困村,作为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切入点,作为了解区情民情、为全区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建议的重要渠道,作为锻造队伍、锤炼作风、增进群众感情、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主动担当推动落实的“第一哨”“第一棒”,全力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带领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巴某村 争当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排头兵
近年来,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改善提升乡村风貌,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争当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排头兵,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选好产业发展“主旋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实施500亩桃李农业观光园、1000亩油茶产业基地、200亩铁皮石斛基地、15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年出栏20万羽肉鸡的适度养殖区、年出栏600头的育肥牛养殖区,深入打造巴某凉泉度假村并纳入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推动多元产业同步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万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配好村庄环境“优雅乐”。以留住乡愁为核心理念,大力推进“三清三拆”,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村屯景观,完成桃李景观园、民宿、农家乐、花溪水系、跨湖园林桥、村史馆、环屯道路等建设,提升周边交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山青、水净、村美宜居宜游的新农村示范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谱好乡村治理“和谐曲”。以党建为引领,打造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成立村民理事会,设立爱心公益超市,探索乡村垃圾分类,建立“正负”加减积分激励机制,开展“美丽家园·争当文明”评比活动;推动“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常态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乡村建设成果,提高群众认同感;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整合村屯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旅游服务等要素,提高动态管控水平,提升自治管理效率。
扶贫手记
巴某村驻村第一书记林良胜:驻村以来,我时刻牢记党办人身份,忠实践行“五个坚持”,并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好任务,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年多来,我经常深入村屯户,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工作规律,搞清群众所想所盼。仔细分析巴某村致贫原因和存在的发展优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适度发展生态养殖。2020年扶贫期满即将收队时,我主动选择继续留任,因为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党办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最好诠释。
陇桃村 群众对美好新生活充满期待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桃村的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扶贫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群众的自我发展意愿强烈,对美好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近三年来,陇桃村累计投入、引进资金900多万元,用于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14个自然屯全部完成了通屯道路及屯内道路硬化工作,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目标,高质量推进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风貌改造提升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通过开展好村“双培工程”,将党员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党员,并积极组织他们到外地学习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和视野,先后建设了肉牛养殖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和能繁母猪养殖基地,既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还认真做好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180万元入股的3家龙头企业跟踪管理工作,每年实现15万元分红,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2018年12月,陇桃村顺利通过自治区“四合一”核验,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4.5%下降至2.17%,圆满完成整村脱贫出列的工作任务。如今,全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广大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扶贫手记
陇桃村驻村第一书记谭克意:在脱贫攻坚战斗号角吹响的时候,我就主动请缨驻村。驻村以来,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为目标,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任。2020年3月,我两年的任职期已满。面对国家和组织的号召,面对群众的期盼与不舍,我主动放弃回南宁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向组织申请再留任一年。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奔向更美好的生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不获全胜不收兵。
平略村 产业扶贫助力群众踏上致富路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底,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已脱贫452户209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4%,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建设平略村养鸽示范基地,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牵线与帮扶下,平略村与广西养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南宁利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400万元建设养鸽示范基地,总养殖种鸽规模4万对,并实施鸽种统一选配、饲料统一配送、销售统一安排,有效弥补平略村各养鸽合作社及农户在养殖技术、市场销路等方面的短板。基地不仅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固定收入78万元,还给贫困户带来工作岗位35个,辐射带动作登乡70户养鸽农户,成为大石山地区探索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实施平略村陇造屯风貌提升项目,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陇造屯共有60户25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87人,已全部脱贫出列。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当地结合实际,实施“一种两养一提升”工程,即发展板蓝根种植产业,养殖肉鸽、肉牛,提升乡村风貌。目前,已种植板蓝根50亩。计划养殖种鸽1万对的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新建养牛场一座,养牛规模60头,现存栏黄牛30头。总投资700万元,包括屯内排水排污管网建设、房屋外立面改造、新建文化活动室、垃圾清理、“三清三拆”、绿化美化、法治示范长廊建设等内容的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平略村宜居程度实现大幅提升。
在提升乡村风貌的同时,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特别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村民成立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一约四会”制度运转正常,强化村民自治,文明在平略蔚然成风。
扶贫手记
平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正谢:从踏上平略村土地的第一天起,望着村民们期待的目光,我就暗下决心,要把这贫瘠的石山变成“金山银山”。两年来,我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访民情、察民意、问民需,把准脱贫攻坚“脉搏”,始终坚持强组织、凝心聚力,办实事、取信于民,谋发展、富民强村,解民困、构建和谐,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本轮驻村任期在今年3月就结束了。面对家庭实际困难,我也有过短暂的思想挣扎。但考虑到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任务更为艰巨,不宜临阵换将,我主动申请留任,继续投入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巴善村 石山贫困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用情用力协助都安当地党委、政府聚力攻坚,推动巴善村贫困人口由精准识别时的250户992人下降到13户54人,连续4年贫困发生率稳定在3%以下,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五星级党组织”等殊荣。2016年,巴善村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如今的巴善村,已经彻底改变了昔日穷山恶水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改善。投资815.5万元建设25条共28.55公里砂石路,投资931.72万元建设18条共34.9公里硬化路,拥有21个集中供水水柜和300余个家庭水柜,累计完成369户危房改造,累计实施89户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贫困山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以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等困境。
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建设了瑶山牛、澳寒羊养殖基地和跑山鸡散养鸡舍,瑶山牛养殖基地累计出栏160余头牛营收170余万元,参与代养的贫困户年户均分红1000元,澳寒羊养殖基地每5个月可出栏200只羊,跑山鸡全村每年可售出10万羽以上。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投资228.35万元完成公共服务中心及戏台、篮球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村民公共事务和娱乐场所得到了保障;投资50万元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老有所乐;新建巴善村幼儿园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新建巴善小学电脑教室、阅览室提升教学条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几年的攻坚使得巴善村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了较大提升,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扶贫手记
巴善村驻村第一书记雷启麟: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巴善小学的口罩和消毒用品不足,我多方奔走联系,争取到爱心企业捐赠5000个口罩、12桶消毒液和一批学习用具,保证了学校正常开学。开学后,当得知村里的唐柳命外出打工,没有正常返校的消息后,我和当地干部、学校老师多次入户,反复做其父母思想工作,成功将其劝返回到学校。夏天来临,了解到学校学生夏季校服无法解决的困难后,我又主动寻找社会力量,争取到爱心企业捐赠夏季校服130套。
坡教村 从贫困到振兴的“美丽蝶变”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坡教村是田东县“十三五”贫困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12月,坡教村顺利通过自治区“四合一”核验,圆满完成了整村脱贫出列的工作任务。目前,坡教村仅剩余1户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11%。
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不断完善,全村有8个屯修通了水泥路并完成屯内道路硬化,修建了3条产业道路,建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处和排涝渠道工程1处,建成家庭水柜252座、地头水柜12座,投资25万元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农网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难问题。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133户。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新建村幸福院、讲习所、农家书屋等,在各屯建设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大力推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解决移动通信、有线网络宽带覆盖问题。
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村大力发展糖料蔗、牛、鸡和羊“3+1”特色产业,形成了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商品兔就地养殖、火龙果异地种植等资产性收益项目,项目年收益5.4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保障。加强后盾单位、社会企业联动共推脱贫工作,2018年中国平安集团将坡教村列为中国平安“村官工程”产业扶贫示范点。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开展“三清三拆”活动,争取资金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并落实每屯至少1名保洁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组建文艺、体育、志愿服务、乡贤等群众性组织,举办迎接春节晚会、春节游园、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村级服务,树立文明乡风,三个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扶贫手记
坡教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祠勇: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我深深感受到,绝对忠诚就是把党的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勤勤恳恳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铭刻。两年来,我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遍访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圆满完成整村脱贫出列的工作任务。特别是2019年,积极争取资金实施陇桃至坡教道路路面加宽改造项目和陇凌至二良道路改扩建项目,其中陇凌至二良道路堪称全乡最陡最险山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经过改扩建进行降坡减弯后极大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群众交口称赞。
陇那村
瑶乡“闺秀”待客来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那村地处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缺水少地,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全村2015年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为25.59%。2016年,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大力帮扶下,陇那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58%,于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基础设施方面,建成陇那屯至陇齐屯道路、陇那村至巴立村道路,使山旮旯变成大通道;完成陇那村5个饮用水池改造提升,新建和维修多批农户家庭水柜,进一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新建陇齐屯1.2公里排洪渠,解决村屯内涝问题;新建陇齐屯小广场和陇那屯篮球场,满足群众开展文体活动需求;新建陇那村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党群活动阵地。
产业方面,积极发展“5+2”特色产业,大力提升全村“3+1”特色产业规模和质量。2018年以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牛存栏数量增长37.93%,2019年户均“3+1”特色产业收入同比增加3790.47元。实施肉鸡、肉鸭等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产业增收30多万元。支持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种桑规模达35亩,年产值达1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方面,村民合作社通过投资黑山羊、兔、澳洲茶树等产业项目,每年可获得分红20万元;村集体光伏发电站年售电收入约0.5万元。
基层党建方面,克服村党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偏大等困难,进一步激发党员活力,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抓好文化氛围建设,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陇那村在脱贫攻坚方面获得集体或个人荣誉共6项,其中自治区级1项、市级1项、县级4项。
扶贫手记
陇那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宇翔:作为一名从城市来到农村的“90后”,为了转换角色适应农村工作生活,我先从语言关入手,学讲当地话,进家入户察民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我从抓党建入手,不断探索完善组织结构,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和党员积分化管理,激发党员活力,带动脱贫工作。针对特色产业不强的问题,广泛动员贫困户发展县“5+2”特色产业和村“3+1”特色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努比亚黑山羊项目和实验用兔养殖项目的补充协议,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4万元。如今,陇那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还被评为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文 李登科 梁必琼 本版图片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