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扶贫助农闯出新富路——江南区脱贫攻坚一线记者见闻
江南区通过建立帮立达社区服务站,让扶贫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家门。(董元摄)
江西镇的“善美同宁”肉鸽、四季那廊金菠萝、智信杨桃,苏圩镇的弄峰山铁皮石斛、黄金百香果,延安镇的华南鸭……在帮立达社区服务站,近百种“江南”土特产琳琅满目,颇受社区居民欢迎。
近年来,江南区秉持“以销定产,精准扶贫,方便群众,传递爱心”的扶贫理念,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不断取得新成效。
6月29日至30日,“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江南区,深入养殖车间,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感受脱贫攻坚为平话之乡带来的巨变,感受当地干部群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奋战到底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探索。
党建+头雁 贫困村集体经济再壮大
“慕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种植扶贫产业项目火龙果,为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底,慕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8.56万元。”近日,江南区慕村党总支书记黄家良在村里火龙果上线交易仪式上底气十足,向村民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不仅仅是慕村,在江南区,昔日的9个贫困村如今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最多的同宁村超过60万元。
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进?答案是党建引领+头雁带动。今年,江南区制定了《“先锋引领·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城区党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镇干部包村入户、住夜值班等制度,推进岗位在村、阵地在村。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领头雁”工程,完善“党员+困难户”帮扶机制,管好用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江南区苏圩镇保卫村党支部书记潘扬令有多年养鸡经验,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我有养殖经验,又是党员、村干部,我带头养鸡,村民就能放心跟进。”在潘扬令的带动下,7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养殖户年增收4万余元。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保卫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12万元。
线上+线下 农产品销售“朋友圈”再扩大
扶贫农产品要销售出去才能换回“真金白银”。江南区“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农产品销售“朋友圈”再扩大,打响江南扶贫农产品品牌。
“真是太方便了!现在下楼就能买到新鲜正宗的江南‘土货’,还是扶贫农产品,消费、助农一举两得。”翠湖新城居民胡阿姨在江南区帮立达社区服务站满载而归。
江南区打造的“帮立达服务站”,通过设立扶贫农产品直供展示点和购物微信小程序,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让辖区的扶贫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家门。有了“线上+线下”扶贫产品销售服务模式,广大爱心人士可“以购代捐”,助力农产品销售。
江南区还利用“帮立达服务站”消费扶贫信息数据统计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调整扶贫产业布局,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更好衔接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
现如今,“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在江南区遍地开花,江西镇同宁村脱贫户许国锋的肉鸽就通过多种渠道远销华东和华南地区。“现在把肉鸽出栏数量统计好,一发上网就有老板来收购,大家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许国锋说。
扶智+扶志 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再激发
脱贫致富终究要通过贫困群众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江南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使实劲,实施“一户一策”,真正做到帮到“心坎”上、扶到“心窝”里。
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维罗坡脱贫户凌家仪,在2015年底精准识别时综合得分仅为42分。刚开始,帮扶干部入户做思想工作他不搭理,给他安排工作他总能找到不干的理由。然而帮扶干部没有放弃,以真情暖心感化,上门谈心、送生活用品、帮助搭建鸡棚……经过一年的努力,凌家仪悄然发生了变化:他起床越来越早,家里越来越干净,饲养的鸡苗也一天天长大。2018年12月,凌家仪以家庭稳定年收入10959.53元顺利通过“双认定”,2019年底年收入达55524.49元。“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凌家仪说。
江南区将“志”“智”双扶与产业、就业、学业、置业以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通过定目标、指路子,送关爱、叩心扉,举事例、讲道理,实现问病情、查病灶、析病理、找病因、开良方。
江南区还通过组织参观成功脱贫户、邀请致富典型现身说法、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制定扶贫产业奖补措施以及小额信贷扶持等,对贫困户一对一地帮扶、面对面地指导、手把手地帮教、实打实地帮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贫困户“我要脱贫”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江南区将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记者 阮晓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