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自然资源红利成为民生福利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精准帮扶巴马脱贫纪实
2020-07-17 15:21:5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路晶森

自然资源红利成为民生福利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精准帮扶巴马脱贫纪实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以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倾斜为切入点,助力巴马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图为该县那桃乡民安村群众通过土地整治,将工矿用地复垦的地块用于种植苗木。

  驱车进入连绵不绝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勤兰村盘山公路,一条白色的金属水管沿着公路一路穿行,一眼望不到尽头……

  随行的勤兰村驻村第一书记吕运启告诉记者,这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巴马扶贫工作队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项目。“这个惠民工程,让缺水少地的勤兰村周边18个自然屯结束了世代饮水困难的历史,村民们在家里就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011年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派出扶贫工作队常驻巴马,通过自然资源政策、项目、资金倾斜,推动7个挂点村全部提前实现了脱贫摘帽。2020年5月,巴马高质量通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自治区政府批准巴马整县脱贫出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探索实施的自然资源精准扶贫模式,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当地干群的点赞。

  A 钻探找水,为大石山区赋能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底,全县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5.5%。

  回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巴马的帮扶历史,要追溯到10年前。2011年5月,受自治区委派,原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派出由一名处级干部带队的扶贫工作队常驻巴马,并向燕洞镇龙威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帮助龙威村于2015年底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后,该厅将对口帮扶扩大到燕洞镇岩廷村和西山乡戈贤、勤兰、弄峰、弄林、卡才6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增派至23人。6个挂点村包括极度和深度贫困村各3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0户4602人。

  “这些村是巴马自然条件最差、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方。”该厅驻巴马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建武介绍,巴马地处大石山区,许多贫困村地表没有河流经过,老百姓千百年来只能“看天喝水”。

  “缺水的日子真苦!”西山乡戈贤村巴独屯85岁的刘永进老人回忆说:“因为缺水,过去全屯79户人家要到9公里外挑水,一担水一个来回就要半天时间。”

  水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绕不开的坎。到任后,扶贫工作队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自然,让群众喝上清洁干净的安全水!”

  2016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技术单位在巴独屯打出一口160多米深的水井,并争取当地水利部门投入4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和管网入户工程,结束了该屯饮水困难的历史。刘永进感慨万端:“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我等了整整80多年!”

  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厅先后协调技术单位在西山、那桃、甲篆、巴马4个乡镇17个自然屯实施钻探找水,共成井17口,其中6个挂点村打出深水井5口。勤兰村在找水打井项目基础上,新建5处接力水柜、水泵房,安装屯内输配管网,一举解决了周边18个自然屯近2000名群众的饮水难题,为大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赋能”,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B 政策先行,为深贫地区解锁

  缺水可以通过找水打井解决,少地则非人力所能改。该厅驻戈贤村第一书记陈世穆这样描述:“像西山乡这样的大石山区,巴掌大的地块老百姓都用来种玉米,自然条件对当地发展的限制可见一斑。”他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开展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才能弥补这一“先天缺陷”。

  搬迁离不开住房安置,更离不开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要让老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涉及他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统筹考虑,而用地保障就是解开这把‘铁锁’的钥匙。”巴马自然资源局局长罗金亮说。

  自然资源支持脱贫攻坚的特殊政策优先在巴马试行,这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定点帮扶工作的“有力武器”。2016年4月起,该厅陆续出台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先用后报、边建边报”,耕地占补平衡“边占边补”等系列扶贫政策,随后即在巴马等3个县开展利用自然资源政策支持精准扶贫试点,通过政策先行,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解锁”。

  近5年来,利用贫困县新增建设用地专项指标、项目用地边建边报等特殊用地政策,该厅先后保障巴马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67.94公顷,确保了老乡家园六一城、六能城等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的及时落地。目前,全县各安置点贫困户已有1894户9113人搬迁入住,入住率达100%。

  从戈贤村搬到巴马县城六能安置点的韩金仙,在扶贫政策帮助下,在电子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她表示,县城的教育、医疗等条件是农村比不了的,平时出门购物、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比以前方便多了。

  为推动自然资源政策落地,扶贫工作队还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开展道路、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好住房、教育、医疗和安全饮水四大攻坚战。仅2019年就投入约3000万元,完成新建道路29条34公里、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个,为各村实现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C 项目倾斜,为瑶乡发展授渔

  没有项目落地,就没有经济发展后劲。没有经济发展,群众就不具备脱贫条件,小康生活更无从谈起。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然资源项目恰恰具有增强地方发展动能,为党委政府解忧、为基层百姓解困的作用。

  在帮扶工作中,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注重发挥自然资源项目优势,以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倾斜为切入点,以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帮助巴马瑶乡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017年以来,扶贫工作队引导各村培育火龙果、毛葡萄种植和林下养鸡、蜂蜜、肉兔养殖等产业,使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零的突破,且普遍达到年均10万元左右。

  在该厅指导和支持下,全县先后立项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0个,实施规模615.24公顷。2018-2019年两年,该县组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120公顷,交易到位资金3.78亿元;组织区内交易31.65公顷,交易金额约1.19亿元,交易所得全部专项用于脱贫攻坚事业。

  在燕洞镇岩廷村,以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实施的巴马光伏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建设了1500个光伏农业设施大棚,种植了食用菌、辣椒、铁皮石斛等作物,实现了“棚上光伏发电、棚下农业种植”的土地综合利用效应。

  据了解,为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反哺农村,该县从交易所得资金中安排了2000万元作为50个贫困村资金入股光伏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除土地租金外,光伏发电收益可保50个村持续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每村每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增减挂钩使财政受益、百姓得利,土地整治带来的效益也十分明显。在巴马盘阳河至赐福湖山水田林湖草自然资源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理念的生态修复工程已取得初步进展。

  “土地整治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该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黄尚胜说,仅整县推进土地整治,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就投入了1.49亿元,帮助巴马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795.47公顷,惠及18518户101756人,其中贫困人口1521户7594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作为深圳市产业转移承接地,为东西部产业合作探路。广西已将巴马列入“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

  脱贫出列后的巴马瑶乡,正迎来前所未遇的发展前景。(广西日报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黄尚宁 黄 骏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