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亩地能种出1.5亩的收益,真的吗?“宽行丛式甘蔗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技术”做到了这点。
7月9日,“宽行丛式甘蔗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花生测产验收会在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凤林村内凌屯举行。30多名区内外专家见证了甘蔗间作花生3.0版栽培技术在广西获得成功的时刻。记者在现场看到,内凌屯的十几亩甘蔗青翠挺拔,间作的花生长势喜人。现场测产显示,一亩甘蔗地间作的花生产量折合干重达152公斤。
内凌屯村民覃茂平随手拔出几株带泥的花生,只见一堆花生果个头大且饱满。“前两年我听说了甘蔗间作花生技术,今年唐专家告诉我这个技术有了升级版,我就试种了12亩。从目前情况看,田地的面积没变,除了甘蔗收入外还多收获一造花生,鲜果有300公斤左右,每亩可以增收1000元。”
覃茂平说的唐专家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唐荣华。他介绍说,早在2011年他的团队就开始试验甘蔗间作花生技术,经过近10年的攻关,该技术已从1.0版本升级到了现在的3.0版本。1.0版本的技术,是在常规甘蔗等行距种植模式下,新植蔗间作的花生有些收成,但花生结果比较少,容易出现不饱满或空壳,每亩增收200元左右,而宿根蔗间作花生就没有成功过。为了突破难点,唐荣华团队从改变甘蔗种植模式、平衡施肥等方面下工夫,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2.0、3.0版本的成熟规范栽培技术,每亩增收1000元,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升级版技术有何创新点?在甘蔗栽培技术上甘蔗行距从常规的1.2米增加到2.3-2.8米,每行甘蔗从均匀分布改成丛式分布,甘蔗宽行间作2-3行花生,采用平衡集中促生物固氮施肥技术,可保证花生结果多而饱满。这一间距可以让甘蔗和花生最大限度利用阳光、大气、水等自然资源,提高了甘蔗的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单作相当,实现1亩土地变成1.5亩的种植效率。这一模式还因花生和甘蔗均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肥,可减少化肥的使用,生物多样性和通风透光降低了甘蔗和花生的病虫危害,是一种高效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
覃茂平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种甘蔗,一亩地人工一天200元,甘蔗间作花生,人工一天150元;施肥方面,甘蔗间作花生每亩施肥量少三分之一;单种甘蔗和甘蔗间作花生这两种栽培模式甘蔗亩产都是8-9吨;多收300公斤花生,每公斤6元……保守估计每亩增收1000元。
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片区负责人、甘蔗宿根栽培岗位专家、广西农科院副院长谭宏伟说,升级版技术改善了甘蔗地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蔗有效茎数和单茎重,适合机械化管理收获,可大幅度减少管理成本;甘蔗亩产量稳定在8吨左右,同时有50%左右的蔗地可用于间作花生等作物,能保持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高质高效绿色等优势。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宾士友称,广西这一栽培技术推广前景好。我区目前甘蔗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如果大部分采用升级版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技术,对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好处。我们愿意与农科院合作大力推广,让这一技术在希望田野上生根开花。(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关妮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