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办通办,通了业务,也通了民心。”6月30日,百色市社保中心,通过异地通办服务,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社保专管员黄碧不到半个小时便顺利办理完了减员申报业务。
“原来每次都要到南宁去办理业务,现在可以直接就近办理,少了麻烦,多了便捷。”在推行异地通办首日,享受到如此便捷、高效的服务,黄碧由衷夸赞。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为参保人提供统一、均等、便捷的服务,从6月30日起,我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推行全区异地通办服务。按照计划,第一批推行服务的地区范围包括自治区本级社保经办机构和除南宁、柳州以外的12个统筹地区县级以上(含县级)社保经办机构。
这是我区社保部门在“一门式”经办服务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的创新之举。
精细化梳理——进一步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要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跑的次数更少,还要跑的距离更近、办事更便捷。
那么,该如何延伸扩面,让“最多跑一次”跑得更加智慧、更加深远,也更有温度?
“就近跑一次”,就此应运而生。今年2月起,自治区社保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办事群众线下异地提交材料的办事需求,经过反复的业务梳理和系统测试,最终确定了“授权受理、流转经办、电子反馈、属地归档”的异地通办模式。
异地通办的推行,意味着参保人和参保企业不受参保地、户籍地限制,在上述地区任一社保经办机构都可以办理业务。这对于参保人和参保企业而言,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
例如,区直单位均在自治区本级社保机构参保,但不少参保企业分布在全区各地,以往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这些企业每月都需来南宁一次。但有了异地通办服务后,这些参保企业在办理业务时,只需就近办理即可,免去了来回奔波。
“这几个月里,我们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针对高频办理的服务事项进行了反复梳理,以求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自治区社保中心系统发展部部长方园园说。
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自治区社保中心最终确定了第一批试点异地通办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目前,异地通办的事项范围涵盖了社会保险登记、养老保险服务、工伤保险服务、失业保险服务等7个方面,可办理事项共计46项,约占社保机构经办公共服务事项总数的60%。
无差别受理——进一步提高办事群众体验感
异地通办在提升社保服务可及性的同时,也通过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提升了便捷度。
变化之一就是,经办机构不再向办事群众收取纸质版申请材料。任何一家实现通办服务的社保经办机构综合服务窗口根据授权受理异地通办业务时,必须按照统一的受理条件、材料清单进行受理,并把申请材料影像化,在检查影像材料齐全完整、字迹清晰、方向正确后,将纸质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此举彻底解决了办事群众复印资料难的堵点。
同时,得益于此前建设的统一信息系统,自治区社保中心在推行异地通办过程中,着重强调无差别受理。“我们通过系统内部的改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给办事群众提供一个无差别、均等化的服务。”自治区社保中心申报受理部部长叶烨表示,也就是说在我区开通异地通办服务的任一县级社保经办机构,办事群众都可以享受到与自治区本级社保经办机构一样的受理服务。
不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受理。根据规定,自治区辖区的异地通办业务由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的业务归属地规则预先判断具体经办的社保机构,如信息系统无法判断或判断结果不一的,由综合服务窗口人员与申请人沟通后选择归属地。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力争让办事群众在我区区内享受到无差别社保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由于异地通办的办理结果主要采用电子化方式反馈,在更大程度上节省了办事群众的时间和精力。
同标准办理——
进一步增强办事群众获得感
“真没想到,异地通办的效率这么高,就近跑一次就把事情办好了。”7月1日,上午9时许,在梧州市社保中心服务窗口,迎来了异地通办业务的首位人员韦世祥。
韦世祥退休后在梧州市居住,他的养老金是由藤县社保中心发放。得知异地通办的消息后,他特地赶来将自己的养老金发放账户变更成梧州市本地的银行账户。
异地通办,同样强调同标准办理。如此的高要求,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在考验信息系统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在考验我区社保人的智慧与能力。
接收异地通办任务的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全区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确定的业务流程、办理时限等进行审核,对于即时办结事项,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会落实专人及时办理,确保各项业务不超期。
据统计,自6月30日开通异地通办服务后,全区共计办了2000多笔业务,其中数量较多是人员增减、退休申请、失业金申请等这些贴近群众需求的业务。
“异地通办是‘最多跑一次’的内涵延伸。推行异地通办延伸了服务窗口,但并没有延长办结时限,所有业务依然会快速办结。”自治区社保中心副主任韦红艺表示,下一步,我区社保部门还将逐步扩大异地通办事项的范围和内涵,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向深入,让参保人和参保企业办事更方便。(广西日报记者 罗琦 通讯员 梁榕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