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区组织开展二〇二〇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弘扬历史文化 展示遗产成果
巴马非遗民俗表演。 本报记者 廖庆凌/摄
直播带货成为“非遗购物节”活动的亮点。 本报记者 廖庆凌/摄
瑶族服饰制作。 本报记者 吴丽萍/摄
南宁市顶狮山遗址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
剪纸艺术。 本报记者 吴丽萍/摄
杨氏太极拳展演。麦 月/摄
“桂风丝路”音乐会异域风情浓郁。
新鲜出炉的坭兴陶作品。罗继梅/摄
广西日报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李志雄 冼家杰
编者按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
广西历史悠久,是人类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80万年前的百色石器手斧留下了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印记,桂林甑皮岩、邕宁顶蛳山遗址见证了八桂大地的沧海桑田……瑰丽多姿的文化遗产,让壮美广西有了厚重的积淀、灵动的气韵和永久的乡愁。
6月13日是第15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我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积极谋划、统筹协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了解广西历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1 加大文遗保护宣传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保护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为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我区各地积极开展文遗保护宣传活动,成效良好。”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桂林市举办文化遗产创意产品集市、石刻彩色拓片制作体验活动、文化遗产成果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等九大活动,全市17个县(市、区)和市直文博单位集中开展各类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教育、参与体验活动30余场次,预计参与人数60万人次以上。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走进邕宁区永乐小学,为200多名学生开展“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顶蛳历史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科普课程,由博物馆讲解员担任授课教师,结合顶蛳山万年螺壳等文物,以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顶蛳山遗址的主要文物及顶蛳山先民的生活方式等历史文化知识。
崇左市宁明县组织小学生到花山岩画景区,开展“小小讲解员·带你游花山”活动。
“岩壁上那些由红色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图像,刀剑、铜鼓、鸟兽、舟船等元素,反映了骆越先民征战、农耕、祭祀、娱乐、宗教等场景。”担当讲解员的宁明县城中镇第四小学学生李芊艺说,这次讲解活动让她更深入了解花山岩画的历史,也增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梧州市博物馆走进梧州市振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梧州市博物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为重点,普及非遗知识,受到师生们欢迎。
来宾市博物馆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非遗项目展示及文物法规相关知识;忻城县博物馆开展壮锦成品展示、织锦技艺展示等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3000多人参加活动。
百色市田东县博物馆开授文物课堂,以“历史名城-横山寨”和“探秘古人类生活智慧之门”为题,向学生们讲述田东县史前文明知识和宋代横山寨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学生朗读文物保护宣言,以此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2 线上推广人气聚集
疫情期间,全区各地探索线上传播新方式,扩大受众,网上互动热烈,人气旺盛。
自治区博物馆推出“文物赋彩 创意生活”直播、“馆长说宝”微视频、微博互动答题等线上活动。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246万人次,创下自治区博物馆直播观看量新高;“馆长说宝”微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上线,吸引无数观众。“能听到馆长说文物背后的故事,很惊喜。”市民林先生说。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第一期线上展览《蚌说》正式展出,展览以蚌器为专题,共展出7件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文物。
广西自然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植物侦探/广西植物“猜猜看”》科普竞猜活动,挑选出广西具有代表性的8种特色植物、壮族医药植物、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让观众参与竞猜。
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丝绸之路周活动期间,开展、参与“丝路百馆百物”及“遗产点亮丝路”——直播接力活动,与国内上百家博物馆联动,以直播、短视频互动等形式,在各大网络平台播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受到网友高度关注。
钦州市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为网友推介坭兴陶作品以及灵山竹编纯手工果篮、小江瓷及神蜉酒等钦州特色非遗产品。从6月13日12时至14日21时,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43.28万人次。钦州市领导携手国字号坭兴陶大师,为网友推介新鲜出炉的坭兴陶“窑宝”,通过网络直播,推出1000个坭兴陶手工杯、1000把大师手工壶进行秒杀,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企业直播专场,140多家坭兴陶企业纷纷推出爆款产品,预计参与售卖的坭兴陶有2万多件,花器、茶盘、茶杯、茶壶等产品大受欢迎。“我在线上购买了十几件心仪的坭兴陶产品,很开心。”南宁市民李女士说。
北海市举办首届“非遗直播购物节”活动,让群众免费试吃南康水籺、沙蟹汁、合浦大月饼、白沙盖籺等传统食品,现场开辟直播专场,线上同步热卖,销量喜人。
贵港市组织群众参观游览18家文物保护单位,开启线上直播,吸引在线观看人数4.7万人次。
贺州市八步区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推送贺州市中国传统村落板块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向观众呈现近年来八步区传统村落的特色风采以及文物保护成果,吸引众多观众浏览转发。
3 文化遗产走近民众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各类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精彩纷呈,民众近距离和文物对话,近距离欣赏非遗魅力,共享我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在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落成典礼上,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还举办了“多彩印记 礼遇非遗”主题展,展示瑶族服饰、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桂林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
作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暨首届广西非遗购物节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巴马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云游非遗·摄影展”,用200幅(组)优秀作品,展示了广西在非物质文化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
南宁市博物馆组织了《榫卯的魅力》《高山行云——伍载阳国画精品展》两大临时展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含量、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大餐。《榫卯的魅力》通过“七千年前的发明、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式家具的灵魂、形形色色的榫卯、现代榫卯的演变”5个主题,让观众感受古代科技“榫卯的魅力”。参观的同时,观众还可以动手进行榫卯结构的拼接体验,感受古人的精巧构思。
北海老街推出民间曲艺《老杨公·海岛盛开文明花》、关圣大刀刀法、杨氏太极拳等非遗项目展演。极富现实意义的抗疫作品《文明公筷文明城》及结合时事创编的粤曲《争创美丽文明城》赢得热烈掌声。
在钦江古龙窑举办的2020年钦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第五届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仪式,以传统方式再现坭兴陶土与火淬炼的非遗技艺。火祭仪式中,入窑烧制的坭兴陶作品首次突破1万件,其中大师级作品上百件,让不少坭兴陶“粉丝”惊叹不已。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举办特展《手铲溯源》——左江流域汉代以前考古成果展,共展出2019年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项目收藏的近400件石器、蚌器和骨器以及大量标本,为观众呈现“考古第二现场”,参观者络绎不绝。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南宁米粉制作技艺”等传承基地揭牌。据了解,南宁米粉制作技艺于2019年被列入南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基地,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广西米粉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还可以动手体验古代制粉过程,感受米粉制作的乐趣。“真是米粉的世界,一天三餐‘嗦粉’都不腻,太有意思了。”东北游客古先生对米粉念念不忘。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