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千百亿元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成型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2020-06-12 08:58:5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路晶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以产业兴旺为引领,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要求,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千百亿元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成型。

  今年一季度,全区农业经济、产业扶贫又传捷报: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9年脱贫的125万贫困人口中,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有118万多人,占已脱贫人数的近95%。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已连续两年达到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排在西部省区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76元,增长10%,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发展高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一篮篮新鲜的荔枝犹如一个个红色花篮,将合浦县廉东水果批发市场映照得喜气洋洋。当地依托荔枝特色资源,建立鸡嘴荔枝基地,大力发展荔枝产业,努力打响香山鸡嘴荔枝品牌。今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鸡嘴荔就有2万亩。

  水果产量荣登全国榜首,蚕茧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国家“菜园子”“糖罐子”地位稳固……走出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关键。

  资源县两水乡烟竹村村民杨老伯因为年事已高,以前家里的一亩多地只能请人耕种。现在,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但不用为种、管、收发愁,每年还增加了2000多元的收入。

  “以合作社为依托,我们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模式,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一体化服务等方式,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搭建大棚、培育有机土壤等高科技手段,创新蔬菜、水果种植技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资源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近年来,首席科学家(院士)进广西等活动,为我区贡献了51项农业发展建议。优质种业提升工程,使广西自主培育的微胚乳高油高蛋白玉米成为我国第一个可推广的新类型超高油玉米新品种。广西自主研发的水牛乳系列干酪综合生产技术入选全国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名录。

  在防城港一家香料公司的产品包装间,只见一桶桶肉桂精油整齐排列,芳香阵阵。该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

  “我们在2019年成为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四星级核心示范区,主导产业是肉桂,主要特色是八角、芳樟、互叶白千层等香料品种种植、研发和加工。”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现在,我区创建了集科技、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已有3个获认定,与四川并列为西部省区第一。创建了13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排全国第一。创建了20个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3851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区339个;经营总收入达1686亿多元。

  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进入夏季,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石江产业基地里,花卉竞相绽放,桑树长势喜人。

  “游客可以观赏花海、体验农耕生活,也可以采摘当季水果、进行亲子活动等。”村干介绍,当地正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重点打造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区。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必须围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做文章,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真正让农民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目前,我区已启动建设各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8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900多家。2019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增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50家。2019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30亿元。信息进村入户覆盖全区90%的行政村,涌现出灵山“巧妇九妹”等一批农村网络营销能人。“广西好嘢”11个品牌上榜首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发布广西农业品牌199个,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广西日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贺亮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