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山水共融生态宜居 大笔挥毫绿色画卷
2020-06-10 08:51:10来源:南宁日报编辑:刘洋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山水共融生态宜居 大笔挥毫绿色画卷

  ——南宁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三)

南宁:山水共融生态宜居 大笔挥毫绿色画卷

  百里秀美邕江,碧水倒映蓝天,水岸如黛,江山如画。 黄维业摄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绿,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首府南宁的生态“高颜值”,成为吸睛资本。邕江等主要河流断面连续多年实现“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南宁蓝”保持常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蝉联“美丽山水城市”称号。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高品质城市环境的需要,南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聚焦扬尘污染、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城市综合执法、生态文明等体制机制改革,“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斐然,“中国绿城”生态宜居品质不断升级,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环保联防联控

  “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 

  芒种时节,雨过天青。“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我们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这些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享受‘南宁蓝’了。”几天前,市民韦洋拍摄了南宁市上空蓝天白云的照片上传朋友圈并写下这段话,引来外地朋友好一阵艳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如今,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提升。

  据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南宁市2019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今年1—5月,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

  “南宁蓝”保持常态,与我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注重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和“绣花式”城市管理新模式,特别是聚焦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工业污染源监管等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管控机制密不可分。

  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狠下功夫。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先后实施“集中整治年”“巩固提升年”“制度建设年”“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制定了《南宁市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南宁市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建立治尘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单一部门牵头治理转变为多部门联防联控,推进《南宁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依托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构建南宁市扬尘治理视频综合管理系统(“慧眼”系统),对已纳入“慧眼”系统的施工工地、消纳场、搅拌站、采石场和扬尘污染治理联合执法卡点等,实施智慧化综合监管,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了高位指挥、高位推进、高位协调、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科技支撑、精细治理、严格考评的系列制度机制。

  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管控,划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研究制定《南宁市农作物秸秆和垃圾露天禁烧管理工作方案》,推进秸秆智能化视频监控监管系统建设;严管烟花爆竹禁燃限放,2020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还从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餐饮油烟排放控制等方面,持续创新手段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天气应对,精心守护“南宁蓝”。

  河畅岸绿水清

  水治理攻坚战成效明显 

  夏日时节,天蓝云白。穿城而过的母亲河邕江,碧水倒映蓝天,水岸如黛,江山如画,以最美的姿态奏响天人合一的赞歌。

  我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以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为抓手,打造“百里秀美邕江”。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建设,邕江已建设成为集防洪、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百里秀美邕江”。在两岸新建、改建的公园里,亲水观景平台上,游客络绎不绝。

  在大力开展邕江综合整治的同时,南宁市统筹推进内河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治水工作。

  那考河畔,极目远眺,6.35公里河道清澈见底、鱼虾欢腾;两岸朱槿花娇艳、草木葱郁;沿河步道上,市民缓步休闲、惬意舒展。这条曾经“灰头土脸”的“纳污河”,经过实施国内首个城市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后,蝶变成为湿地公园。

  如今,那考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南宁的一张新名片,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及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启动建设,并取得成效。

  在治理黑臭水体过程中,我市强化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思路,强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措施,完善“厂—网—河(湖)”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河道沿岸排污口的建设和改造工作,2019年完成6个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6万吨/日,38个黑臭河段中有35个初见成效,入围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土壤修复治理

  守住这一片“净土” 

  一抔土,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如何织密净土保卫战保护网?我市全面推进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全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管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等,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

  南化集团原厂区土壤治理修复是广西地区规模最大、污染最复杂、投资最高的化工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南化集团停产搬迁后,南宁市对这一地块进行土壤治理修复,积极推进南化地块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治理等相关工作,以确保地块土壤环境质量达到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保障“住得放心”。

  经过调研取经,并结合实际,我市在南化污染地块治理上提出了“水土共治”的修复模式,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地下水的稳定化、减量化修复相结合,一方面土壤修复可以彻底清除地下水污染源,另一方面地下水修复也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季节性水位波动造成土壤二次污染,达到污染减量和风险可控的目的。

  经过连续四年的不懈努力,2019年11月,我市完成了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工作,并通过了效果评估,达到了预期修复治理目标要求。南化污染地块的修复治理和风险管控经验形成了“南宁模式”,为我市后续开展污染地块监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全区提供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治理典型样板。

  这是南宁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土十条”要求,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总基调,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全区率先实现对污染地块开展多部门联合监管,率先建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率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南宁市还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六景泥盆系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保护,实施“城市双修”、石漠化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的“绿”保护土壤的“净”。(南宁日报记者 杨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