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图为位于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 黄维业 摄
今年2月末,南宁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前两月南宁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4%,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排名全区首位……4月1日,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领导小组强金融专项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传递出诸多金融领域的好消息,更是提出了全力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5大任务共33条主要工作措施,为南宁市2020年强金融工作划出了重点、描绘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强金融开局良好 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达85家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行三局”的大力支持和强金融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强金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开局良好。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今年2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在去年高基数和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同比增长12%,高于去年同期、高于全区、高于全国,特别是贷款持续保持高位增长,达到14.7%。今年1—2月南宁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4%,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5.2个百分点。
金融聚集效应显现。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达85家,其中2020年新增25家。
金融开放创新步伐加快。今年1—2月,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87.4亿元,同比增长27.3%,在全区排名第一。
当前正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南宁市加大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自疫情发生以来至3月25日,南宁市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企业达到11354家,占全区的23.5%;授信总额达到4825亿元,占全区的56.3%;延贷续贷达到408亿元,做到能续尽续、能延尽延;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费率只有0.86%,低于全区0.12个百分点,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金融力量。
拿出“非常之策” 力争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
强金融作为“六强”重点工作之一,是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重要一环。会上还为南宁市2020年强金融工作“划重点”,提出了工作目标,即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金融机构(企业)40家,全市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到700亿元,新增企业上市1家,新增挂牌3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力争达到680亿元。
“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特别受疫情的不利影响,要完成这些指标须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市金融办主任曾肄业介绍,今年我市针对强金融工作提出了全力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5大任务共33条主要工作措施,共推进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深交所广西服务基地等103个重点项目,把能抓的事、要落实的项目都进行了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南宁市将制定出台《中国—东盟金融城产业发展规划》《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规划》,加快推动富邦华一银行、浙商银行、财达证券等持牌金融机构加快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动蚂蚁金服西部服务基地、太平保险创新实验室、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地,推进与德勤会计事务所、上海外高桥服务公司全面合作等。
围绕工作任务 改造升级中国—东盟金融城一站式服务大厅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
五象新区财政局局长阳强表示,下一步要从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加快落实重大金融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生态等四个方面发力,全力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各项工作。
尤其是在完善金融发展生态方面,五象新区将加快改造升级中国—东盟金融城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发挥中国—东盟金融城运营公司的主体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筹备成立楼宇协会,统筹管理中国—东盟金融城各大楼宇;制定人才公寓办事指南,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支持政策,营造优良人才政策环境。
青秀区常务副区长宁世朝也表示,今后将紧紧围绕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强金融工作任务,千方百计做大金融总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继续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本报记者韦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