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全面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 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03-02 09:26:1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全面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 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柳南客专飞驰在宾阳古辣段。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全面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 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航拍防城港红沙核电站。(自治区能源局供图)

全面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 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繁忙的防城港集装箱码头。 本报记者 黄兴忠 通讯员 黄雪娟/摄

全面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 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一名工人进行那燕大桥桥梁钢筋笼焊接。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供图)

  促投资“组合拳” 稳增长“强心剂”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全面加快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大会战。

  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强心剂”“组合拳”。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稳增长困难压力不容低估,必须举全区之力迅速应对。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面加快实施“五网”建设大会战。这是坚决贯彻中央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做好“六稳”工作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运行打出的“组合拳”,是稳增长稳信心稳预期的“及时雨”。尤其是当前形势下,迅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有效投资量,将对稳定经济增长恢复经济秩序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自治区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全力实施“五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扩大有效项目需求,直接拉动投资2.2万亿元以上,既刺激当前需求,又支撑长远发展。从短期看,能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影响,有力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为当前稳投资和经济恢复注入“强心剂”。从长远看,将有力补齐我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速构建“五网” 夯实发展“硬支撑”

  全力推进“五网”建设大会战,加快构建通达通畅的交通网、稳定可靠的能源网、泛在先进的信息网、高效便捷的物流网、功能完善的地下管网,有利于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0-2022年,我区将重点围绕交通、能源、信息、物流、地下管网五大工程,重点推进2817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2万亿元以上,三年计划投资1万亿元以上,其中2020年完成2630亿元,2021年完成3580亿元,2022年完成3810亿元。到2022年,初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捷通畅、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电源供给及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网;中国-东盟信息港基础设施平台加快推进,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优质的新一代信息网;基本建成面向东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联通西南和中南地区,运力充分、配置优化、效率领先、服务优质的物流网;初步形成管网结构完善、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先进、人居环境美好的地下管网。“五网”建设协同推进,基本建成有效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通达通畅的交通网。主要实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轨道交通五类重点项目,共104个,总投资1.43万亿元,三年计划投资4885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1160亿元。到2022年,力争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铁路方面,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铁、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玉林至深圳段)等。公路方面,加快新修编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水运方面,推动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民航方面,加快实施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

  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网。主要实施电源、输配电网、油气管网、充电设施等四类重点项目,共44个,总投资4070亿元,三年计划投资2700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710亿元。电源方面,加快建设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大藤峡水利枢纽等。输配电方面,加快推进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广西段),提升城市、农村电网网架水平。油气管道方面,加快推进广西“县县通”天然气工程,2020年新开工广西LNG外输管道增压工程。充电设施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构建泛在先进的信息网。主要实施5G、互联网、物联网、其他新型数字设施等六类重点项目,共304个,总投资1130亿元,三年计划投资920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300亿元。智慧广电建设方面,实施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和基础数据网络升级工程。新一代互联网建设方面,全面完成数据中心、业务分发、网络、应用以及用户终端IPv6改造,全面建成物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基础设施平台项目建设,争取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获批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政务信息化能力提升方面,重点推进壮美广西·政务云建设。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主要实施物流园区、物流站场、多式联运、口岸及保税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农产品及冷链物流等十类重点项目,共324个,总投资2265亿元,三年计划投资1060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295亿元。物流园区方面,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70个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场站方面,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等13个重要物流场站。多式联运方面,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等20个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农产品及冷链物流方面,推进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等81个农产品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构建功能完善的地下管网。主要实施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燃气管网、工业园区地下管网六类重点项目,共2041个,总投资650亿元,三年计划投资445亿元,其中2020年投资145亿元。三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0200公里以上,其中2020年建设3500公里以上。

  超常规举措 创新性政策

  挂图作战,统筹推进。自治区已成立“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五网”建设大会战。各大会战建设组组长单位在“五网”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自治区对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促问效。各市县政府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制定本地区“五网”项目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强化政策支持。近期自治区出台了《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专门制定了加快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和加快推进“五网”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投融资方面,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五网”项目列入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安排政府性资金支持。用地方面,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安排“五网”建设项目合理用地空间,优先保障及调剂土地利用指标。用林方面,优先安排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自治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返还部分森林植被恢复费。节能环保方面,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优先保障“五网”项目。严格项目规费收取方面,按下限收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政策措施的含金量很高、创新性很大,将有力促进“五网”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

  加大资金投入。自治区财政厅已经制定了《“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补助资金筹措方案》,统筹相关部门将现有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五网”大会战建设。各级财政将加大对“五网”建设大会战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下达财政资金。紧抓中央扩大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的重大机遇,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大力度争取中央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鼓励市场化方式和社会融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长期专项贷款,多元化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加快前期工作。建立“五网”建设大会战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快项目前期事项办理,建立审批(核准)绿色通道,探索试行备案“承诺制”和容缺办理,协调落实用地、用林等指标,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3月份再开工建设一批项目,2020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在上半年全部开工,推动“五网”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1 交通网 构建通达通畅的交通网

  重点加快建设对外高标准客运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干线铁路,着力解决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工建设线路1000公里以上,到2022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4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突破1900公里。完善公路网建设,结合广西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重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道重点项目,到2022年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里。加快水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北部湾港口深水航道和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推动内河航道扩能建设,完善高等级过船设施,到2022年全区港口总吞吐量达到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万标箱。加快航空建设,实施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玉林福绵支线机场,提升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机场综合服务能力,到2022年全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及市郊铁路建设,到2022年区内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35公里。

  2 能源网 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网

  着力提升电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建设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项目,新开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八渡水电站,扩建龙滩8号9号机组等项目,新开工及续建一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及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建设一流智能电网,大力推进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广西段)、广西220千伏及以上主电网新建续建工程、广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广西“县县通”天然气工程,新建广西LNG外输管道增压工程、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广西支干线工程(广西段)、广西LNG项目输气管道工程桂林支线等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 信息网 构建泛在先进的信息网

  推进城乡深度覆盖4G网络,加快5G网络建设,到2022年力争实现4G网络覆盖95%以上自然村,实现5G网络设区市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全面覆盖,全区5G用户数不少于1200万户。加快智慧广电建设,实施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和基础数据网络升级工程,到2022年农村“广电云”用户达到950万户,形成智慧广电网络万兆进村入户的全光纤覆盖新格局,实现4K广电云智能机顶盒/智能网关在城乡广电网普及。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数据中心、业务分发、网络、应用以及用户终端IPv6改造,实现IPv6支持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全面建成物联网,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支撑能力。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基础设施平台项目建设,建成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等,争取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获批。到2022年,基本实现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池共享、一事通办、一体安全的“五个一”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建成60个以上自治区级大数据重点支撑平台,全区数据中心承载能力达到50万架标准机架。

  4 物流网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

  加快建设物流园区,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广西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等70个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建设物流场站,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货站二期等13个重要物流场站。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等20个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大力完善口岸物流设施,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防城港保税物流产业园等32个口岸物流、保税物流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特色优势大宗商品供应链,推进广西(国际)木材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展览中心等37个大宗商品物流项目建设。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广西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等81个农产品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优化邮政快递、电商物流网络节点布局,推进建设韵达快递广西总部基地、东南智慧电商产业园(苏宁)等23个邮政快递、电商物流项目。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推进建设华润示范区物流仓储平台等24个城乡物流配送项目。努力发展制造业物流,重点推进建设玉柴工业物流供应链、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HUB仓等13个制造业物流项目。强力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广西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集采中心等11个物流信息平台项目。

  5 地下管网 构建功能完善的地下管网

  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逐步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3年内力争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3500公里,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全面推进雨水管网建设,加快易涝点整治,到2020年力争全区城市建成区现有易涝点全部消除,3年内力争新建、改造雨水管网约1600公里,城市防涝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大力实施旧管网改造和新管网建设,全面改善城镇供水服务,有序开展“一户一表”改造工作,3年内力争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约2500公里,进一步提高供水普及率,降低管网漏损率。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重点推进南宁、柳州、贵港、百色、来宾等设区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2年全区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南宁、柳州市部分城市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初步成网。加快推进市县燃气管网建设改造,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稳步推进工商企业等非居民用户用气,3年内力争新建、改造燃气管网约2600公里,燃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步推进工业园区地下管网建设,3年内力争新建、改造各类地下管网约400公里,工业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进一步夯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