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面对疫情,面对危险,医护人员成了最勇敢的“逆行者”,风雨同舟,齐心抗疫,微光汇成星芒,鼓舞人心,激励士气。无论前方后方,他们都默默奉献着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束微光,守护患者健康,闪耀无尽的希望!
立足本职做好抗疫一线“守门人”
● 本报记者 徐业越
▲张文霞在德城新世界分发宣传单。
医者仁心,如不灭的明灯——这句新华网评李文亮医生的话,适用于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2月19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金海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初见妇科主治医师张文霞时,她正快步从社区医院四楼走到二楼办公室,身着白大褂、戴着防护帽和口罩,露出来的一双笑眼弯弯,眼底下已有黑眼圈。
记者看到,在张文霞的办公室衣帽架子上,挂着一件蓝色雨衣。记者随口一问,张文霞笑着说:“这是我春节期间上门排查时当作隔离衣穿的,那时防护物资紧缺,我们都自备雨衣、护目镜、防护鞋,防止工作时被传染。现在好多了,港口区人民医院(总院)已经协调解决防护服这些物资了。”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张文霞还在港口区企沙镇陪伴家人。接到紧急返岗通知后,她于大年初一回到社区医院上班。直到今天,她都在社区负责排查、预检、宣传等工作。
社区医院的一楼大厅门口前,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预检分诊处。张文霞有时就需要在这坐上半天,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发热排查。其间,部分社区居民因为有疫情恐慌心理,总觉得自己似乎已生病,便到社区医院找她咨询。遇到这种情况,张文霞按照常规体温检测程序,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状态,再进行心理疏导。
除了到社区医院预检,更多的人会通过微信向她咨询。而她也确实有让人放松下来的本事。
“张医生,我前几天去排查疫情了,接触了好多住户,中午吃了螺蛳粉,这两天喉咙不太舒服,会不会是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微信上,市民连女士(化名)向张文霞问到。
“这些住户是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吗?”“按需饮水,饮水前切记洗手后再饮,不必紧张,晚上10点半前睡觉,多饮水增强免疫力。”……经过张文霞一番开导,市民连女士发送了个笑脸,说:“谢谢张医生,经你一说,我感觉好多了。”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张文霞除了每天坐诊,还要上门随访产后出院回家的产妇和新生儿,了解她们的健康状况和进行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的宣教,添加微信好友,也是方便产妇咨询。
“这几天有没有咳嗽、发热?记得每天都要量体温。”“把窗打开保持通风,切记勤洗手”“手不要触摸眼睛、鼻子、耳朵”……在进行上门排查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时,张文霞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话。她说,宣传防护知识,是作为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大年初一这天,大风大雨。接到排查任务通知后,张文霞与其他工作人员前往某小区排查4户密切接触者家庭。询问、作记录、送体温计、发宣传单、做心理疏导,她尽心做好排查工作。抗疫期间,她平均一天排查5户家庭。她还要同时负责电话联系密切接触者105人,直到他们解除隔离。
张文霞的身份是医生,但也是一名母亲。每次下班回到家,她11岁的儿子都要求和她“隔空抱”。“我到家的时候我儿子说要抱抱,我说‘别靠近妈妈,等我换了衣服,洗了手洗了脸你再靠近我’,然后我儿子就说‘那我们像电视里那样‘隔空抱’吧。虽然在下班前已经做好消毒工作,但是也会担心身上带有病毒会传染到孩子。”
张文霞的丈夫同样在抗疫一线,儿子独自在家,一边默默支持母亲的工作,一边想要母亲得到休息。他常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去驰援武汉?”“妈妈,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名单怎么没有你的名字?”“妈妈,怎么最近老是你值班?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这时,她就会向儿子解释,因条件不符合所以不能去驰援武汉。
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张文霞没想过,她说:“我是医生也是党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是义不容辞的事情。立足本职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是我要做的事。”
张文霞是2018年到社区医院工作的,一直以来,她受到患者和同事、领导的一致好评。公卫科何娟源这样评价张文霞:“医者仁心、说到做到、工作认真、开朗热情。”
家玲的“家人”——记东兴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组长钟家玲
● 本报记者 林芍岑
▲穿戴好防护用品,准备投入工作的钟家玲及其同伴。左一为钟家玲。
2月2日凌晨1时许,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点一楼大厅内依旧灯火通明。刚与市卫健委对接好相关工作的东兴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护理组长钟家玲,心里的弦依然紧绷着无法放松,自言自语地说着:“不知道大家在这里住的第一晚还习惯吗?医疗物资情况怎么样了?”说罢,她便又打开了手机微信查看、发送信息。
上午8时,“全副武装”的钟家玲便忙着监测留观人员体温、送餐、消毒、清理垃圾……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留观人员生活区的每个楼层。忙活了几个小时,钟家玲才能稍稍歇口气。从隔离区出来,汗水早已湿透她的衣背,额头、鼻梁多处都是深深的压痕。钟家玲是最早进入市委党校医学观察点的医护人员之一。当她听说需要支援的消息时,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主动请战到观察点工作。2月20日,则是钟家玲来到市委党校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以来的第20个“十二时辰”。
“你后悔吗?”记者问。
“不后悔。我想着能为‘家人’们干一点是一点,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我是一个医护人员,一定要担当起来,加油干!”钟家玲回答。
而聊起隔离点的“家人”们,钟家玲感受颇深。受到疫情形势以及陌生环境影响,留观人员开始入住时,或多或少承受着心理压力,变得焦躁不安。医护人员的工作主要在于对留观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留观人员有一个‘2020家人们’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畅所欲言,把需求提出来,我们负责协调解决。他们在这边不只是留观人员,更像家人一般。照顾家人,我们一定百般照顾好。”钟家玲说。
2月4日11时50分,留观人员李阿姨在微信群“2020家人们”里发布了一条消息:“谢谢白衣天使视我们如家人!”短短12个字,令钟家玲感动不已。
当天,李阿姨感到有些头痛、四肢无力,在自测体温时出现了37.5℃的情况。顿时,她心觉不妙,便第一时间向钟家玲求助,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钟家玲一边安抚着李阿姨的情绪,一边联系市中医医院将李阿姨送至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谈及她为何如此依赖钟家玲时,李阿姨腼腆地说:“我刚到隔离点时,内心很恐惧、不安,睡也睡不好。钟医生了解情况后,总是会打电话、发微信安慰我、疏导我,我的心才渐渐安定下来。在这里,我很依赖她。”
2月7日,李阿姨经过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同时作治疗,发烧、头痛症状好转,达到出院标准,并顺利回到市委党校医学隔离点继续进行隔离观察。“她们一直守着我们,让我这个外地人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都很用心、细心地保障大家的生活,让我非常感动!谢谢她们!”李阿姨说。
“青菜面条加辣椒,美味。”2月20日21时,钟家玲给记者发来了一张图片和微笑的表情,图片中清淡的青菜面条就是她当天的晚餐。而简单地吃完晚餐,她又要继续忙碌了……
“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责无旁贷,一定坚守到底。战斗不胜利,我就不撤退!”钟家玲坚定地说。
“初生”护士不怕“虎”
● 本报记者 黄 山
▲穿着防护服的宋春娇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点为自己加油鼓劲。
在护理行业,出生于1999年的宋春娇就是一名“初生者”。
去年自北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她便回到了东兴,在一家牙科诊所从事护理工作。今年初,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我市的一名医学志愿者,她一直奔波于战“疫”一线。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点就是她“战斗”的第一个驻点。
“你好,A217没有纸巾了,麻烦安排一下,辛苦你了!谢谢。”
……
2月7日一大早,微信群“2020家人们”里的“家人”在@宋春娇。回复信息、收到整理信息、协调解决需求、消毒环境……宋春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20家人们”微信群是集中观察点医护人员和留观人员组建的微信群。留观人员有什么需求,都会在微信群里呼叫,有专人负责统计并协调解决。
“我是2月1日下午3时过来的。之前只是报名参加志愿者,不知道具体任务是什么,来到集中观察点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冲到了最前线,很惊讶也很激动。”2月7日记者采访的当天,谈及此事,宋春娇还难掩激动。
一直以来,宋春娇都热衷于公益志愿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她都积极参与。今年1月底,团市委向社会各界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招募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收到消息的宋春娇立即报名,并如愿当选成为一名医疗志愿者。2月1日,她被选派到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点开展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2月1日观察点启用当天就已有130多名留观人员入住,而当时因为时间紧,医护人手并没有配备齐全。“我是下午3时到这里的,当时我们2个医生和3个志愿者。刚到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主要配合医务人员,他们安排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比如给留观人员送饭、收拾他们的生活垃圾等。”宋春娇说,“现在回想起来,想不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拼。”
2月4日市中医医院派出6名医务人员进驻市委党校增援,2月7日,经过协调,观察点由市中医医院全面接管,医院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入驻服务,宋春娇的工作也换岗到了“前台”,做一些简单的协助工作,比如来访人员登记、物资到位统计协调等。
冲到前线做志愿者,家人知道吗?宋春娇透露,当选成为医护志愿者后,她曾与父母家人说起这事,但当时她只获得了一票赞成票。“和妈妈说过来观察点做志愿者,当时妈妈鼓励我,她说为我感到自豪。听到妈妈的鼓励,我更坚定了。”宋春娇说,“我很骄傲,选择了护理专业,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很骄傲很自豪,坚信这个战役一定能打赢的。”
2月9日起,根据组织的统一安排,宋春娇撤离集中观察点。撤离后,她回到了东兴市,在疫情防控一线继续开展志愿服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