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南宁市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0-01-21 11:24:16来源:南宁新闻网编辑:骆秋妤责编:陈梦楠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南宁市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新成效,获国家民委肯定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南宁市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华中路社区各族群众参加社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资料图片)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南宁市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华中路社区居民包粽子同庆端午佳节。(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近年来,南宁市城市民族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依托“13456”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立了以中华中路社区为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示范点,不断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让绿城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邕城,取得良好效果。南宁市创新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的“13456”南宁模式以及中华中路社区的全方位服务做法及经验多次得到广大主流媒体的关注,2019年10月,国家民委领导对我市中华中路社区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经验做法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并给予高度肯定。之后《中国民族报》派出记者进行采访并于2019年12月20日和12月27日在《中国民族报》、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连续刊发了3篇相关报道,这是国家民委媒体第一次对南宁乃至广西基层民族工作给予如此高度的关注和评价。现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治理实践 

  《中国民族报》见习记者文静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衡阳街道办事处中华中路社区,毗邻南宁火车站,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实际,社区积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了“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经过10余年的实践,社区各族居民亲如一家,为多民族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搭建管理平台夯实团结根基 

  走进中华中路社区,只见一条民族文化长廊向巷道深处延伸,图文并茂地介绍着56个民族的相关知识。虽地处闹市,但社区处处点缀着民族风情。 

  突出政治引领,是中华中路社区治理的第一步。针对辖区外来人口多、少数民族居民多的特点,社区发挥党代表工作室作用,以“传党情、听民声、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8名驻室党代表牵头组建基层民情、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8支服务团队。一张张写有党代表联系方式的“民情联系卡”,成为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桥梁。 

  2019年国庆节当天,中华中路社区一派喜庆热闹,大家身穿节日盛装,手里挥舞着小红旗,一起收看阅兵电视直播。中午,大家聚在一起制作面食,不同民族特色的拉面、切面都被称作“国庆面”。“我们要将国庆吃面的传统一直延续下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增进居民感情。”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说。 

  2007年,中华中路社区建成南宁市内首个社区“民族之家”,设置了民族学习区、民族宣传长廊、民族书屋等功能区。依托“民族之家”,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为引领,举办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开辟民族政策宣传栏,印发民族知识宣传手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此后,社区逐步形成以“民族之家”为中心,少数民族服务系统和求助系统为抓手,社区、生活小区、住户楼栋三级网络的社区服务格局,帮助居民解决困难。 

  什么时候来小区居住,家里几口人,老家在哪里……谈及社区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谢华娟如数家珍。“我们坚持定期统计新来的居民,无论他们在社区住多久,都要摸清并登记信息。”谢华娟牵头搭建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结合日常走访工作,详细登记并更新居民信息。 

  完善服务机制营造和谐环境 

  2012年,社区设立“候鸟港湾”服务特色项目,从房屋租住、劳动就业、文娱活动等多方面,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社保等民生权益。 

  27岁的阿布力克木·买提尼亚孜在社区经营烤馕店。“我们有加了葱花的馕,其他店是没有的。”阿布力克木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道。早些年他刚到南宁时,经常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葡萄干。彼时,他既不会普通话,也不懂做生意的门道。 

  自从让阿布力克木在中华中路社区住下后,谢华娟当起了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老师,并为他设置了固定的摊位点。这两年,在谢华娟的帮助和建议下,阿布力克木的烤馕店用上了收款码,售卖更符合广西人口味的葱花馕,生意越来越好。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居民的诉求,工作再细致也不为过。”谢华娟说。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党员深入辖区各族群众开展“四访”活动,包括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主动家访以及定期回访,了解群众的所盼、所急、所难。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社区与广西民族大学协力开办民汉双语课堂,由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19年11月8日,广西民族大学正式在社区建立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作为志愿者代表的麦尔哈巴·如孜是第二次到社区讲课。“看到来自家乡的叔叔阿姨在社区生活得美满幸福,我也会被这团结的氛围所感染。”麦尔哈巴说。 

  推动居民自治促进互信互融 

  在社区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一定少不了一个身影,他就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的买土送·玉送。买土送在社区居住了20多年,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楼栋长”。与买土送夫妻俩居住在同一楼栋的许多人是他的老乡,从楼栋清洁、居民安全甚至生意情况,买土送都事无巨细地负责到底。在新疆籍居民中,买土送的“权威”来自于他一心一意为大家办好事。 

  在社区门口的少数民族创业街上,买土送经营着一家新疆特产店。每当佩戴上居民代表证后,他便忙开了。作为社区“暖心屋”的屋主成员之一,买土送既要搜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为新来的居民提供服务,登记信息。 

  27岁的阿卜杜喀迪尔·克比尔第一次来南宁市找工作,买土送第一时间帮他安排了出租屋,还让性格腼腆的他先到自己的店里工作。“在这里跟老家一样,有什么事都有人帮助解决。”阿卜杜喀迪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 

  如今,一支支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志愿者队伍长期活跃在社区。在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中,社区也成为各民族居民幸福生活的和谐家园。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邻里感情升温,每到端午、中秋、古尔邦节等节日,社区居民就会共同庆贺。新疆的烤馕、馓子、手抓饭,南宁特色的糯米饭,丰盛的菜品端上桌,张张桌子摆成一长条。唱起壮族祝酒歌,跳起新疆舞,“百家宴”的饭桌上欢笑声、喝彩声不断。 

  64岁的黎振琴是社区的文艺骨干,她所在的舞蹈队横跨多个社区。作为一名老党员,黎振琴主动担起了社区文艺活动的组织责任。大大小小的活动上,她和队友活跃的身影必不可少。“只要我们社区有活动,大家都争着报名参加。”黎振琴说。“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创新基层治理要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关注公共事务,让居民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谢华娟说。 

  谢华娟: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家 

  《中国民族报》见习记者文静 

  晚上九点,深秋的南宁凉风徐徐。脚步匆匆的谢华娟一如往常,停留在社区门口的新疆特产店,与老板买土送·玉送聊起当天的生活。 

  结束对话,她骑上电动车,疲惫的背影连着夜色,汇入了车来车往的中华路。家里,母亲80大寿的宴席已然开始,谢华娟最后一个露面。晚归甚至彻夜不回,对谢华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她是母亲的女儿,也是中华中路社区的党委书记,后者的身份让她成为更多人的“亲人”。出了南宁火车站,步行几百米,就到了中华中路社区。在社区0.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居住着19个民族的居民,少数民族人口超过4000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9年10月1日,社区内各族居民齐聚一堂收看国庆阅兵直播,动手制作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国庆面”,其乐融融。共庆佳节的场面在中华中路社区经常上演,欢度壮族“三月三”、组织“百家宴”、欢庆“古尔邦节”“开斋节”……每当这时,谢华娟就像一位“大家长”,欣慰地凝望着这和谐的场面。 

  “你退休了,我给你养老” 

  “你退休了,我给你养老。”这句话是16岁的马宝对谢华娟说的。马宝的大姐马萍并不惊讶和怀疑弟弟的这一“诺言”,他们全家对谢华娟都有着同样的情感。 

  2009年,谢华娟注意到一个小男孩天天在社区晃悠,没去上学。他就是来自甘肃的回族男孩马宝,由于没有户口,又跨了省区,家长无法提供入学所需的各种证件,导致他无法入学。得知情况后,谢华娟四处奔走联系学校,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终于让马宝免费入读南宁市华衡小学。 

  马宝的二姐马娟患有轻度智力障碍,谢华娟安排她在社区当门卫,解决了生活的难题。发现马娟爱看书,谢华娟每次都把报纸书刊攒下来留给她。至今,马娟在甘肃老家的床头一直摆放着与谢华娟的合影。 

  2012年,因母亲病重,马萍决定送父母回老家调养。谢华娟帮一家人买了火车票,准备路上吃的食物。如今,马萍的父母年事已高,唯一的心愿就是再来社区住上一个月。马萍知道,他们是想来看望谢华娟。 

  “我去过很多地方,只有这里最温暖,最像家。”2019年7月,马萍又回到南宁。虽然离开一阵子,再回社区,左邻右舍一句句“你回来啦”的问候温暖着她的心。安排好住处,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谢华娟。见面时,谢华娟一边说着“有什么难处来找我”,一边递给马萍1000元,要帮她交房租。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谢华娟对居民有着细致入微的关爱。少数民族居民就医、孕妇产检,她或亲自陪同,或委派社区干事同行;为了减少流动摊位,她亲自联系超市帮居民销售哈密瓜;她邀请职校老师开设培训班,让居民学习营销、烹饪等技能…… 

  让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是谢华娟朴实又有力量的温柔。“他们是候鸟,在家乡和工作的城市之间奔波,我希望社区是他们温暖的家,他们安居乐业就是我的幸福。”谢华娟说。 

  谢大姐的“强”和“弱” 

  在中华中路社区,谢华娟是人人点赞的“谢大姐”,也是大事小事抓在手的“管家婆”。十多年前,她很“强”,冲在最前面,最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2004年9月,社区搬来了一批新疆小伙子。一次,两位维吾尔族小伙因为摊位摆放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引起两群人的对峙。 

  吵闹声惊动了正在加班的谢华娟。等她冲出来时,两群人正拿着铁棍,气势汹汹。围观的居民都被这场面吓住了,谢华娟一把拉出绑在一起的一辆三轮车和两辆自行车,把两群人隔开。 

  “我是社区书记,有事找我解决,出门在外,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冲突被制止了。事后,谢华娟马上组织干部进行调解,双方才解开心结。 

  每年春节,谢华娟都要组织居民吃团年饭,开展活动。第一年,少数民族居民虽然拿起了碗筷,碗里的汤圆却一个都没少。谢华娟心里明白,“融进来”才是和谐的关键。从第二年起,她带着大家一起买材料、做汤圆。“当我发现,不同民族的居民吃饭开始相间而坐时,我就相信,一切都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谢华娟欣慰地说。此后,社区自发组织的唱歌跳舞活动更频繁了,甚至吸引其他小区的居民也闻讯加入。 

  语言是少数民族同胞融入城市的第一道难关。谢华娟牵头开展“社校联盟”,让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举办双语培训班。社区还建立了“民族之家”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站”,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居住、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 

  “想要一个新篮球”“希望收到一部单车”……这些写在便笺纸上的小心愿,贴在社区“暖心屋”的“暖心墙”上。几张用维吾尔语写成的心愿,用歪歪斜斜的汉字署名,它们出自社区正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小朋友。“暖心屋”大门常开,包括谢华娟在内的7名屋主成员就是实现孩子心愿的“圣诞老人”。 

  作为最早一批来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买土送既是“暖心屋”的成员,也是楼栋长之一。每逢社区活动,买土送胸前悬挂着代表证,忙前忙后,最为积极。他是谢华娟的得力助手,两人的情谊也最深。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新疆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敬献花帽的画面被做成羊毛毡制品,挂在“民族之家”门外。这幅作品是买土送从新疆专程带来的,纯手工制作要花费1个多月时间。 

  来南宁20多年,买土送在去年有了自己的店,还从家乡带来几位年轻人一起务工。几年来,在谢华娟的帮助下,买土送的生意越来越好。最近,买土送最大的心结是谢华娟临近退休。“舍不得呀,真舍不得她走。”他动情地对记者说。站在一旁的谢华娟眼里噙着泪水,一句话也没说。 

  用情用心是谢华娟的人生底色。如今,谢华娟很“脆弱”,每当有居民回忆和她相处的故事,她眼中盈盈的泪水清晰可见。 

  “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更是党的女儿” 

  64岁的黎振琴是社区的文艺骨干。社区大大小小的活动上,都有她带着舞蹈队表演的身影。起初,黎振琴并不乐意,直到有一次发现谢华娟凌晨还在办公室加班,才心甘情愿当起了社区的“文艺委员”。 

  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是谢华娟的人生信条。“居民的每句话,她都放在心里,再小的事情都会落实处理好。”在黎振琴看来,谢华娟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一次,黎振琴跌倒摔断了胳膊。谢华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她垫付了医药费,买饭、买生活用品,忙前忙后。可病痛落到自己身上,谢华娟却不管不顾。此前,她的胃部需要手术,因为放不下工作迟迟不肯就医,大家轮番劝导才进了医院。手术之后,黎振琴去探望,却看见谢华娟坐在病床上,一刻不停地用手机处理工作。 

  “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少数民族居民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是谢华娟身体力行教给我们的道理。”黎振琴说。 

  2019年11月8日,广西民族大学在中华中路社区为双语实践基地挂牌。黎振琴戴上谢华娟送给她的壮族服饰,早早领着舞蹈队开始张罗。知道志愿者要为居民上汉语课,她从家里特意带来了水果。 

  2008年抗击冰冻雨雪灾害中,谢华娟带领社区居民组成爱心小分队。居民们拿出自家的煤炉煤球、大锅小盆,捐出自家的红糖、生姜,一连8天熬出一锅又一锅姜糖水,送到南宁火车站的滞留旅客手中。 

  当天空渐渐拉上黑幕,交相辉映的霓虹灯点亮了这座城市。结束一天的工作,谢华娟骑着电动车的背影再次消失在城市的夜色中。回到家,她看见女儿刚发到朋友圈的那条信息——“妈妈不仅是我外婆的女儿,更是党的女儿……” 

  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 

  文静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社区作为服务人民“最后一公里”的发力点,也是拱卫民族团结的大厦之基。接好“千根线”,当好“一根针”。无数像谢华娟一样身处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社会的“毛细血管”,也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面旗帜。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千百万基层干部心系群众安危冷暖、所思所愿,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有了一曲曲各族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赞歌。基层民族工作的要旨,在于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需要基层干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干部的真情投入、真诚付出,以春风化雨之势让各族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在谢华娟身上,对党和人民的赤诚,是她坚守岗位、扎根社区的关键,也是她创新多民族社区治理实践的力量之源。只有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砥砺“锋刃”,才能筑起民族团结的“九层之台”。本版图片由南宁市民宗委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