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人社厅举办“社会保障卡20周年惠民服务季”活动
2020-01-16 13:31:01来源:中新网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15日电(戚海军 黄艳梅)1月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社会保障卡20周年惠民服务季”活动在自治区社保中心举行,该活动通过现场咨询、现场演示等方式,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社会保障卡知识,解答社会保障卡热点难点问题。该活动还联合各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推出系列优惠活动,引导广大参保群众正确签发和使用社会保障卡。

  开通社会保障卡线上采集渠道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卡线上服务能力,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开发了全区社会保障卡制卡数据线上采集系统,并于2019年12月26日上线试运行。参保人员关注“广西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即可完成社会保障卡个人基础信息、照片信息的在线采集及提交,社会保障卡申办从线下拓展至线上,从“群众跑”转变为“数据跑”,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保障卡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扩大社会保障卡即时制卡覆盖范围

  针对社保卡制卡慢、发放慢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大胆探索社会保障卡即办即得的有效方法,在全区推广使用即时制卡系统。目前全区即时制卡银行网点已从3家银行124个网点扩展到10家银行415个网点,15个统筹区(自治区本级和14个市)119个县(市、区)均已布设即时制卡网点,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市、区)全覆盖、社会保障卡申领人“就近办、轻松办”和“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的目标。原来批量制卡周期需要30个工作日,现在即时制卡只需5分钟,大大节省了群众办卡时间,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丰富电子社保卡应用场景

  社保卡遵循“应开尽开、能上尽上”的原则,以医保移动支付和便民服务为重点,制定和细化面向个人的电子社保卡应用目录。为拓展社保卡使用功能,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自治区图书馆合作,读者可以在不携带实体借书证的情况下,利用广西电子社保卡就可实现图书的借阅。下一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还将促进广西电子社保卡在自治区图书馆享受电子资源、实现身份认证等服务的发展。

  联合合作银行推出系列优惠活动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各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互联网公司,推出系列优惠活动,引导参保群众正确签发和使用社会保障卡。工商银行实体社保卡客户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或工银融e联首次签发电子社保卡,即送7000积分,激活工行社保卡金融功能,额外赠送3000积分。活动期内,农业银行实体社保卡制卡人将金融账户首次绑定掌银即可参与“掌银抽奖”活动,奖品有50元、10元、5元话费不等,还有600农银小豆。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首次签发电子社保卡并开通支付结算功能,即可获得10元话费。通过招商银行渠道申领电子社保卡,可参与华为手机、戴森吸尘器等抽奖活动。活动期间,激活实体社保卡并绑定银联云闪付APP即可参与桂林银行指定商户“满5减2”活动。

  据了解,广西自2009年在钦州发出首张社保卡以来,广西社保卡经历了各市独立制发医保卡、全区统一制发一代社会保障卡、全区统一制发二代社会保障卡的发展变迁。功能应用从单一不断走向多元,服务渠道已逐步由线下拓展至线上。截至2019年12月底,广西社会保障卡实际成品卡累计为4690.12万张,覆盖率为全区常住人口数(4926万)的95.21%,实现了全区15个统筹地区全覆盖,地域覆盖面达100%。电子社保卡签发渠道增加至32个,签发量超310万人。广西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已覆盖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领域,总体实现了社会保障卡自助查询、电子凭证、缴费和待遇领取、医疗结算服务、信息记录等功能应用。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的“一卡通”应用。

  全区各地市均设立了社会保障卡服务大厅、业务窗口,与发卡金融机构合作,部署即时制卡系统,提供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激活、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12333咨询服务热线、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自助服务一体机等渠道,拓宽社保卡的应用服务范围,主动解决群众在办卡、用卡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升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