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贺州:秋冬菜播种面积达1237万亩 成为重要“南菜北运”基地
2020-01-10 11:04:19来源:人民网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广西贺州:秋冬菜播种面积达1237万亩 成为重要“南菜北运”基地

  图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农户种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贺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个冬天,本该闲下来的江润访依然忙得不可开交。这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白花村村民,在流转的冬闲田里种上芥菜、莴笋,看着即将上市的鲜嫩蔬菜,老江信心十足:“打个季节差,这20亩田,产值怎么也有50万元!”

  江润访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蔬菜品质好,贺州素有“百年菜乡”美誉,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销路不愁,去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其中70%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不只是贺州,广西用活冬闲田资源,如今秋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1237万亩,处处是一派“冬闲人不闲、人人忙挣钱”的繁忙场景。“北方10棵菜,7棵广西产”,这里的冬闲田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园”,不仅保障了北方冬季“菜篮子”,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钱袋。

  有了技术“明白人”,好生态种出好蔬菜

  走进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八骏村,100多亩连片种植的豆杯、菜心长势喜人,不少农技员正在地头做技术指导。村里多了技术“明白人”,种菜有啥不一样?

  “过去靠扩大面积增产,如今靠科技投入增产。”八骏村驻村第一书记徐洪亮开门见山,服务部门监测空气、水质、土壤等信息,农技员随时到地头给蔬菜把脉问诊,现在村里蔬菜连片生产,规范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按着标准种菜,效益出来了,名气越来越响。

  八骏村是贺州秋冬菜绿色发展的一面镜子。好生态如何长出好蔬菜?贺州通过水旱轮作,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去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0.7万亩。

  以往广西不少地方种完水稻,农田基本闲置过冬。转方式,如今冬闲田不再“闲”:因地制宜开发秋冬菜,实施“早稻+晚稻+冬菜”“春菜+中稻+秋冬菜”等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推广示范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实现粮钱双增收。

  右江河谷盆地冬季温暖,春季温度回升快,素有“天然温室”之誉。百色市发挥这里的光热优越条件,发展番茄和反季节蔬菜,种植番茄超过50万亩。

  眼下正是右江河谷的番茄丰收季,在百色田阳县合元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里,杨勇海和妻子从早上7时开始忙活,采摘了500斤小番茄,以每斤1.2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来的采购商。“需求量大的时候,一天采摘两回,能挣1000多元。”

  “这里的小番茄很受欢迎,我每年都来提前收购,否则抢不到货。”记者在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了解到,不少外地客商加大蔬菜收购调运力度,收货、过秤、装车,一车车鲜嫩的秋冬菜被发往北京、上海、长沙等100多个大中城市。

  市场不愁卖,技术有保障,冬季无闲田,这里的生态优势正变成生产力。

  面向市场调整,高品质扮靓“菜篮子”

  在贺州正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供港蔬菜生产基地里,管理员李德华正带着农户采摘豆杯。“每天上午采摘豆杯,经地头冷库储存、抽样检测后,下午6时准时通过冷链物流车送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用好冬闲田,不光让蔬菜供应提速,还长出“标准”来。早在2016年,正丰农业联合农业专家、科研机构发布供港蔬菜标准,涵盖生产、农残检测、包装、溯源等全产业链。公司副总经理黄鸣介绍,瓜菜类检测2次,叶菜类检测3次,从田头到市场实现全程可控、全程可溯源、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保证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

  贺州地处广西东北部,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正丰农业就是首批被认定的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面向市场提质增效,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贺州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工程,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龙头”带动壮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广西通过项目牵引、村企合作等方式,引进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种植和贫困户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贺州市现有农业企业12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67家,家庭农场358家,打造“天贺正丰”“贺兴”“嘉宝”等蔬菜生产加工品牌10多个。

  好品质让“菜篮子”拎得更放心。广西瞄准市场需求,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绿色蔬菜种植。百色市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12万亩,“华润小番茄”等30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广西拓宽农产品销路,去年举办产销对接活动12场次,签订销售协议440亿元。广西牌农产品脱颖而出,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换个“吃法”,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走进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洞仙屯,绿油油的菜地里,农户忙着收割芥菜,有的用手拔菜,有的挑到路边装车。

  同样种秋冬菜,福禄村的蔬菜有不一样的“吃法”。“现在天气冷了,很多人喜欢拿酸菜打火锅底。我家去年11月就开始腌制酸菜,已经腌了6批,产量6000多斤,收入2万多元。”村民李泽日边装车边说。

  现在,酸菜已经成了福禄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近1000亩,每年产量超过20万斤,产值过百万元。在右江区,像这样靠加工秋冬蔬菜增加收入的农民超2万人。

  秋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带动贫困户增收创造了条件。“去年入秋以来,我就一直忙着栽培各种蔬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石地村的香蒜产业核心示范区务工的贫困户庞芳说。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罗丰村是个贫困村,也抓住了秋冬菜的发展机遇,“公司+基地+农户”,吸纳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脱贫。村党支部书记林芳龙说,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已有441户213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08%。

  发展秋冬菜,不仅在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等方面为贫困户打开增收之门,还通过示范种植、带动贫困户参与,让特色产业越长越大。林芳龙说,现在福利万亩生态种植基地种植有各类高品质蔬菜(含复种)30余万亩。

  秋冬菜增产,会不会滞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保供给、稳菜价”,区里通过实施“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引导菜农适价销售、分类销售,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巩固发展北部湾、右江流域、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带,确保秋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百色右江区秋冬菜由右江河谷向更远的农村发展延伸,完成秋冬菜种植面积13.07万亩,产量超30万吨。为让果蔬资源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百色打造“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品牌,“南菜北运”,畅通产销。

  “上午采收完,下午就能转进集装箱运走,不到72小时,蔬菜就能到达北京周边批发市场。”“百色一号”承载着秋冬菜不停奔跑,丰富了北方老百姓的餐桌,也成为百色农民的“致富专列”。据了解,专列自2013年12月开通以来,已开行171趟,向北方市场输送超过5.4万吨农产品。

  《人民日报》(2020年01月10日18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