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1-08 17:01:02来源:新华网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新华社南宁1月8日电(记者黄浩铭、陈一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西大力促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转型,推动电子制造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稳定经济发展筑牢基础。

  新能源汽车为产业插上“绿色翅膀”

  汽车产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当地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新车型研发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为汽车行业发展插上“绿色翅膀”。

  在广西各大城市,经常会看到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2座新能源汽车穿梭在街头。遍布各处的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和充电桩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为高效便捷。去年7月,旗下宝骏新能源车型陆续在全国推广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排名细分市场第一。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德鸿表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研发与实验认证中心、上海前瞻设计中心、面向海外市场产品开发的海外工程中心相继投入运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汝焜说,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广西制定印发《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方案》,从专用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建设、审批提速等方面构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环境。

  不仅是上汽通用五菱,一批汽车生产企业都从绿色转型中尝到了甜头。在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一辆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型卡车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仓库前,等待运往北方市场。在国内市场相对疲软的情况下,东风柳汽商用车2019年销量达5.8万台,同比增长5.5%,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去年我们的天然气版本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接近500%,市场供不应求。”东风柳汽党委委员张戈说,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清洁化、新能源方向发展,是东风柳汽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增长的重要因素。

  新兴产业成为重要引擎

  在广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公司管理部经理吕维荣向记者展示了一块半径只有2厘米左右的智能手表玻璃盖板。

  “别小看这么一块小东西,从普通玻璃加工成为这种满足智能设备光电性能和形状需求的盖板,全球只有很少数的企业能做到。”吕维荣说,这样一块小小的玻璃盖板就能卖到700多元,公司产值大为提高。

  在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内,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新年伊始,北海六禾电子有限公司的各个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其生产的电子产品核心部件、电路板等经过各个生产线的加工后,即将供货给创维、TCL等公司。

  “我们拥有3个表面切装技术车间、27条生产线,在旺季时能容纳1200名工人。”北海六禾电子有限公司业务副总监陈伟介绍,该公司负责生产核心部件给下游公司,加工为成品后直接出口,目前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该公司带动上、下游入园企业约10家。

  近年来,北海惠科电子、南宁瑞声科技产业园等电子信息项目在广西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47%。

  高科技带动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南宁市武鸣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物联网监控系统对这片数千亩的柑橘示范园进行实时智能管护。当环境或气候异常,系统可实时通知管理员,而管理员在手机上就能随时随地查看果园数据,获取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提前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截至目前,慧云信息已经为3000多家农业基地提供智慧农业服务。

  2016年7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揭牌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基地已经聚集90家行业重点企业和170家创新企业。

  近年来,广西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创新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2018年起,广西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截至2019年底,累计突破了80项重大技术,在高端铝、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产业重大科技成果。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2019年,广西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2300家,同比增长23%以上,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