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江州:千年象郡 幸福花开
2020-01-07 09:50:16来源:人民网编辑:骆秋妤责编:葛宁远

广西江州:千年象郡 幸福花开

  幸福乡村什么样?

  “村美民富产业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在卜花村找到答案。

  新年伊始,作为去年全国乡村振兴现场会的示范点,前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

  走进卜花村,壮锦墙、微菜园、微花园、法式餐厅、特色民宿,乡土美景让人耳目一新。

  散步、乘船、畅聊、闲游、拍照,徜徉卜花村,人们尽情感受乡村青山绿水,体验独特文化魅力,释放美丽心情。

  村民王友海夫妻俩,把家里的15亩土地流转后,一人在附近糖厂务工,一人在村里法式餐厅打工,年家庭收入8万多元,“能有今天的好生活,都靠国家的政策好。”王友海说。

  幸福乡村哪里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崇左市江州区委书记王耀雷说。

  江州区是千年象郡,具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美誉。去年以来,江州区以列入广西全域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县(区)为契机,深化幸福乡村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新样板。

  “我们按照‘基本整治、设施完善、精品示范’3种类型分类推进。”王耀雷说,目前,已完成像卜花村这样的精品型村庄有5个,还完成16个设施完善型村庄、31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

  这其中,大手笔推进的黑水河流域乡村振兴风貌提升示范带全长8公里,涉及16个屯,完成了从一个个普通村庄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该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江州模式”。

  “有新房无新貌”“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这些景象在不少农村,经常会看到。农民群众对提高生活品质的呼声日益高涨,江州区是怎么破局的?

  为改变这一现象,他们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对辖区117个村(社区)888个屯进行规划设计、分类推进。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

  “通过政府投资、土地活资、部门引资、银行融资、盘活集资多种方式,筹资2亿多元投入建设。”江州区财政局局长朱剑波说。

  “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乡村建设中,往往存在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江州区有何高招?

  “我们把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上。”江州区乡村办副主任陆天福说,该区财政拿出5500万元专项资,通过事前竞争、事后奖补的方式,鼓励群众自愿投资投劳,推进乡村建设。

  在江州镇板备村岜牟屯,“七姐妹建新村”的故事让人感动。屯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陈立彩、阮英莲、兰细梅、黄仙梅、黄秀丽、王新丽、苏建丽七姐妹积极带领群众投身乡村建设,把岜牟屯从“出门一身灰”变为“开门见绿”,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产业方面,江州区打破甘蔗单打独斗的局面,发展多种产业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乐业。

  “甘蔗生产+”模式。依托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中法合资乐斯福、湘桂生态肥等一批蔗糖循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019年蔗糖循环经济产值达160亿元。

  “种养相融”模式。重点抓好花山玫瑰、盛大百香果以及大华肉牛、温氏肉鸭等种植养殖产业性项目。目前,累计建成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98个,家庭农场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3家。

  “产游相融”模式。利用黑水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布局如意岛4A级景区、黑水河漂流、东盟健康产业园、特色民宿、法式餐厅等旅游项目。

  “土地整治+”模式。将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利用“旱改水”项目流转出的2600亩土地,进行稻虾、稻鱼、稻蛙一体化养殖,发展农业体验游、农业休闲游等新业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江州区采用“三微”治理,巩固乡村建设成果。

  建立“微组织”。各村成立“一部二会三队”,即党支部,党群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老少助攻队,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浓厚氛围。

  搭建“微平台”。以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交流工具为桥梁和纽带,把各村屯在外务工、创业的优秀能人发动和凝聚起来,为家乡建设管理建言献策。

  完善“微机制”。在健全乡规民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住宅建设管理、乡村建设积分管理等管理措施,确保村容环境治理的常态化。(庞革平、陆华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