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南宁”建设成果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潘浩 摄
本报记者韦静
打开“爱南宁”APP,“一码通城”等便民应用让市民享受优质数字化服务;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南宁,为本土传统产业植入“智能芯”……连日来,记者跟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组织的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南宁五象新区的多家数字企业,感受到了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热潮,领略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
南宁是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核心基地,正处于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获批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期,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关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打造成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打好对外开放发展的“东盟牌”,进一步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便民服务从“一码通城”到“一码八桂”
打开扬尘治理决策分析平台,企业车辆失信情况、区域预警预报、扬尘治理案件等信息一目了然;登录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全市巡河进度、水质达标情况等情况可一键监控……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各种数字应用应有尽有,“智慧南宁”建设成果让人赞叹不已。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聚焦数字经济,引入创新企业,构建智慧城市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应用示范中心。”南宁云宝智城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红霖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入驻企业云宝宝公司推出了“爱南宁”APP智慧应用,成为全国前3名的城市级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南宁市将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更深、更广发展,推动“爱南宁”APP升级为“爱广西”APP,打造面向全广西的公共服务应用平台,以“一码通城”为范本,建设推广“一码八桂”;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建设,进一步拓展政务数仓、个人数仓、产业数仓、地空数仓,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平台载体,推动智慧城市“南宁模式”走出去。
产业集聚加快促进信息科技成果转化
位于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的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瞄准数字经济企业,带动数字经济产业落地和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力争打造成为集研发创新、产业落地、成果转化、投资孵化、培训认证、综合展示于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
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唐丹众表示,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以数字产业为引领,协同金融、新能源、新材料及文化康养等产业,目前引入各类企业共38家(其中数字经济企业24家)和3个区域级数字产业中心,基地入驻率达82.75%,数字企业员工超过400人。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是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带动数字经济产业落地和成果转化的一个典型。该中心是国内首个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也是华为在全国落地的第一家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心,目前启动了东亚糖业甘蔗含杂率图像智能判断、南南铝铝材表面质量智能检测、城市路灯节能及运维智能预测等一批标杆项目,为传统产业和市政系统植入“智能芯”,让人工智能走进生活。
规划布局建立信息技术高地辐射东盟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东盟信息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从布局上看,中国—东盟信息港以广西为战略支点,接引国内先进科学技术,建立信息技术高地,辐射东盟国家,推进共同发展。其中,广西以“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轴、两组团”为布局,重点建设南宁核心基地和钦州副中心,打造北海、钦州、南宁、柳州、桂林的南北方向信息技术、人才、资源轴,发展防城港、崇左、百色沿海沿边组团的跨境电商、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合作区等沿边开放平台,发展玉林—梧州—贵港—来宾—贺州桂东承接组团,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移。
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自该局成立以来,大力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目前谋划了229个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与软件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导航等领域;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中国—东盟信息港地理信息小镇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