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点:民歌湖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上演 市民家门口“赶大集”感受非遗魅力
斗竹马向观众展示非遗魅力 南宁晚报记者宋延康摄
琴棋书画诗酒茶,葡萄美酒夜光杯;刺绣银饰陶器,枸杞甜粑铁观音,美景美物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泰国孔剧、柬埔寨皇家舞剧、印尼哇扬皮影偶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4月22日,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热闹上演,来自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个东盟国家的1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吸引中外民众近距离体验,市民家门口就赶了一场“非遗大集”。
当天上午8时许,民歌湖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现场仿佛一座异域风情的都市。甘肃“七夕节”、西藏“藏历年”、云南“彝族火把节”、青海“糌粑节”和来自东盟国家的柬埔寨宋干节、印尼开斋节、泰国水灯节、越南中秋节……“赶节”的狂欢热闹上演。现场各种“龙”飞凤舞,气势冲天,还有花婆送福、游彩架、踩高跷、斗竹马,各种花式巡游热闹翻天。
“非遗大集”自然少不了全国各地的非遗代表作。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蛋雕、刺绣、点米成画、泥塑、面人制作、民间掐褶纸等代表作品,并现场演示传统技艺,市民在各个非遗展区观看、学习非遗技艺,在互动体验中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这场“非遗大集”更是少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展演舞台。现场热闹非凡,身着壮族、苗族、彝族、新疆维吾尔族、藏族等各式少数民族服装的人们载歌载舞,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广西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小蔡告诉记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这个活动汇聚在一起,加深了自己对这些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的了解,“这种文化交流开阔了我的视野”。
“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从事的事业。”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期待,未来,中国-东盟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加强人文交流合作,让东方文化之美在世界之林绽放更耀眼光彩。
此次活动将持续至28日。其间,来自中国及东盟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将在南宁共同开展非遗大集市、非遗展演、非遗进校园成果展、非遗交流座谈会、非遗周大联欢等活动。(南宁晚报 记者凌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