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提前一年完成71万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纪实

2020-01-03 08:53:43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蒙志献

  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习近平

  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易地扶贫搬迁被视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大省区,“十三五”搬迁任务为71万人,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2017年以来,我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广大扶贫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齐心协力,举全区之力,创新性开展工作,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将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迁出,以“一户一策”加大后续扶持,确保群众“可发展”,有力夯实脱贫根基。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全部建设完成,精准核实搬迁对象16万多户71万人。其中,50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5万多户,分散安置9002户,搬迁入住率100%。全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一包到底,助推搬迁贫困户“挪穷窝”

  九分石坡一分地,坡多地少人稀。位于中越边境的百色市那坡县,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一些村屯甚至散落在深山老林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贫困生活。

  如今,这里建起上千座新楼房,一批批群众搬进新家,第一次用上液化气灶,并在家门口组建表演队接待游客……搬出大山后的生活翻天覆地。

  为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区整合力量,组建了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履行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合管理职能;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搬迁专责小组成员单位由30个增加到41个,实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大家“共下一盘棋,同做一桌菜”,形成易地扶贫搬迁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我区创造性地实行“八包”责任制,做到包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监管、搬迁入住、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稳定脱贫、考核验收。

  南丹县包点领导采取“人盯安置点、人盯施工队、人盯工程进度”,集中开展征地拆迁、基础建设、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物资储备五大攻坚战。“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仅用150天就完成了509栋2482套住房主体工程封顶。项目建设工期之短、搬迁人数之多、工程任务之重,堪称广西少有。

  一包到底,“包”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换挡提速,广西“八包”责任制成为全国先进工作典型,并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集约安置,确保搬迁贫困户“融得入”

  敲开德保县安置小区搬迁户韦孟积家门,她那笑盈盈的脸,连同24平方米紧凑明亮的家,以及阳台上串串鲜亮的香肠腊肉一起映入眼帘。

  自打嫁到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鲁屯起,韦孟积就成了无房户。为了能有个自己的家,她一直努力打拼。无奈独子和丈夫因病先后撒手人寰,剩下一穷二白、几近绝望的她。2016年,她被列为搬迁对象,一年多后搬进了县城安置小区新房。

  在各方帮扶关怀下,年近六旬的韦孟积振作起来,从广州拿到饰品加工订单,组织搬迁贫困户一起加工,带领大家致富。

  像韦孟积这样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跳出“穷窝”、踏上“康庄道”的贫困户,在我区成千上万。

  搬家容易搬“心”难。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就要进一步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我区强化“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后续扶持措施,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及时调整思路,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根据近园区、近城镇、近公园、近景区、近土地等原则,科学布局安置点。

  据统计,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套房”式集约安置比例达95%左右,彻底改变过去“天地楼”式的集中安置,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破解了搬迁安置中的人多地少难题。

  “集约”安置既利于供水供电、公路修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集中建设,也利于实现公共服务民众共享、后续集中扶持与管理,提升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催化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经营模式,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稳定发展。

  帮扶到位,确保搬迁贫困户“可发展”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会分到这么好的安置房,还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3个孩子也能就近上学读书。”

  搬进靖西市老乡家园一年多的李天贞,原本住在果乐乡深山里的弄桑屯,屯里12户壮族村民61.9%为贫困户。2018年底,弄桑屯成为市拆旧试点,整屯搬进了地处靖西市黄金地段的万人集中安置点,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老乡家园不但有扶贫车间,还配套了1000多亩、200-300家企业、1万多个工作岗位的产业园,保证每户搬迁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靖西市综合施策,实施“搬迁+”工程,真正让贫困户既“安居”又“乐业”。

  像靖西一样,我区各地大力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配套扶持产业,创造了多个“易地扶贫+”的产业配套发展模式,如“企业(合作社)+园区+搬迁贫困户”“政府+企业+搬迁贫困户”“扶贫车间”、边贸扶贫模式和粤桂扶贫协作劳务输出等模式,(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探索形成了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等多种有效的就业扶贫车间模式,优先选择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打造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贫新模式。

  截至2019年9月,全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794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9万人。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应保尽保。在中心村安置和分散安置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逐户落实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

  日前,我区又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安置点搬迁群众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培训就业、文化服务、拆旧复垦、基层党建、平安建设等“十大工程”,打造安置点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根据《意见》,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搬迁群众与安置地群众同等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25年底,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能发展、可致富”,有效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