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
比赛现场
金秋十月,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世巡赛·环广西”)重燃战火。18支全球顶级世巡赛车队在八桂大地上穿平原、越丘陵、跨山地,向年度总冠军发起冲击。
10月21日,“世巡赛·环广西”打响柳州—桂林赛段的争夺战。这天一大早,来自柳州市鹿寨县自行车协会的周红文就跟同伴在柳州发车点集结,参与大众骑行,为比赛热场。
“以前年轻的时候骑自行车上班,后来家里相继有了摩托车、小轿车,我以为自己就此跟自行车告别了,没想到现在骑自行车成了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周红文细数生活变迁。
从代步工具到运动方式,从费力笨重到轻松时尚……新中国成立70年来,车轮“转”出了大变化。
“小车轮”转动“大经济”
观众观赛热情高涨
作为国际顶级赛事,“世巡赛·环广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赛事期间,数百名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等在广西停留超过6天,还有成千上万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跟随赛事转战各城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首届赛事通过消费拉动举办地的交通、餐饮、酒店、竞赛表演等相关行业,创造了4.27亿元的间接经济价值。
桂林城市赛是“世巡赛·环广西”的最后一个赛段,谁将赢得桂冠,悬念在此揭晓。为了获得更佳的观赛体验,桂林市民黄先生特意在城区解放桥旁的酒店订了一间房。家人朋友一同守着电视观看直播,等车队快要经过解放桥时,一群人就围在落地窗前看比赛。
黄先生和家人朋友在酒店房间观看比赛
“第一年在路边看不过瘾,第二年在家里看直播又没有现场感,今年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黄先生说。
在中国自行车运动“井喷式”发展的当口,“世巡赛·环广西”不仅瞄准了庞大的自行车爱好者群体,更将赛事纳入了城市的发展轨道。
南宁—弄拉景区赛段被誉为“世巡赛·环广西”的“皇后赛段”,蜿蜒的盘山赛道非常考验车手的耐力与技术。在这一赛段,当地建起了长达22公里的壮乡风光带,沿途建有自行车驿站、文化景观小品等,融竞技魅力、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于一体,给人一种“人在画中骑”的享受。这段精心设计,给车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享受这一赛段的风景,这样的美景是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去年,车手莫斯孔在拿下南宁—弄拉景区赛段冠军后盛赞道。
“小车轮”为广西转出的“体育+旅游+扶贫”的新路子,正在越走越宽阔。
2019“世巡赛·环广西”总冠军、西班牙车手恩内克·马斯在弄拉景区
借助国际顶级赛事的广告效应,马山丰富的山地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迅速传递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广大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马山县旅游总入增长30.59%,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达20.6%。
“我们山多耕地少,种田没出路,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好好干几年,‘石山’迟早会变成‘金山’!”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村委会主任黄俊源喜笑颜开。
“小轮子”转出新生活
曾几何时,自行车一度是个人财富的象征,在“三转一响”中位居首位。“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辆自行车要150元左右,可那时我们的工资一个月才30元,为了买一辆自行车得攒好几个月的工资呢。”在赛道边等待车队的过程中,67岁的邓世英与同伴聊起往事。
“世巡赛·环广西”车手体验南宁便民自行车
如今,自行车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早已多了时尚、运动、休闲、健身等新定位。休闲型、公路型、山地越野型等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自行车琳琅满目。
广西大学自行车协会成员廖国婷与同伴一起去骑行
广西大学自行车协会成员廖国婷,在高二的时候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山地自行车,上大学后一周至少会骑行一到两次。“骑行的魅力在于,你不知道你会在哪里看见什么样的风景、遇到什么样的人。每一次骑行,我都能认识很多新朋友,看到很多我预料不到的美景。”廖国婷说。
73岁的南宁市民段运根喜欢骑自行车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是2009年开始骑行的,广西的公路我基本都骑遍了。”
段运根已经把骑行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前,段运根被诊断为肺癌。出院后,段运根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借此提高免疫力。4:30起床,锻炼40分钟后,6:00出门骑行,每次至少骑60公里,每天风雨无阻。
“我最开始是半个月检查一次身体,后来一个月检查一次,再后来三个月检查一次,最后半年检查一次,现在已经不用去检查了。”段运根说,“我每年都会跟骑友一起去骑行,骑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以及移动支付、GPS卫星定位等技术催生了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
如今,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南宁市民李俊金每个月都会购买共享单车的骑行月卡,“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尤其是在堵车的时候,骑自行车可快多了。再加上骑自行车出行绿色环保,何乐而不为。”(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