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育扶贫,阻断土瑶群众贫困代际传递。
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家园,周边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①藤编已发展成为带动土瑶群众走上致富路的重要产业。
②贫困户在沙田镇狮南村瑶乡黑茶生产车间制作粽子茶。
③平桂区打造了一批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在这里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
2019年是贺州市平桂区脱贫摘帽之年。
平桂区是全国唯一的瑶族支系——土瑶的聚居区,也是贺州市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贫困区域之一。2015年底,平桂区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户共13599户、贫困人口59523人,贫困发生率为14.45%,贫困村占该区行政村总数的1/3。
经过三年努力,平桂区已实现20个贫困村3178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76%。按计划,2019年平桂区要实现12个贫困村、2.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01%以下,整区实现脱贫摘帽。
全力打赢土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共8500多人,主要聚居于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的明梅、槽碓、大明和沙田镇的狮东、金竹、新民6个行政村。2015年底,土瑶聚居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1.73%,有的地方甚至超过70%,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近年来,平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贺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土瑶深度贫困聚居区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土瑶深度贫困聚居区实现158户95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4.51%;2019年,计划脱贫550户32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19%,当前各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以产业扶贫确保土瑶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新实施“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产业发展思路,累计种植优质茶叶8177亩、大肉姜3166亩、杉树8.1万亩,达到人均1.16亩、户均2.5亩、村均1.35万亩,提前实现了产业发展目标;配套推进编筐手工产业,形成了“种、管、采、养+竹编包装”的茶产业链,仅此一项户均可增收2万元;每个土瑶村落实资金15万元,建成平桂区土瑶黑茶加工厂以及鹅塘镇大明、明梅黑茶加工厂“扶贫车间”;引进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冷库4间,形成鹅塘镇“冷库+大肉姜”的保值增值产业链,户均增收1.5万元;投资445.6万元建成平桂区扶贫产业农产品销售中心,搭建“空中农贸市场”平台等,有效解决了土瑶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
以易地搬迁保障土瑶贫困群众安居乐业。目前共有303户1954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06户危房或无房户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并入住新房。2019年5月,平桂区扶贫移民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为搬迁群众提供“零距离”的“一证通办”服务。以“五化统筹”(即群众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园区化、服务惠民化、教育多元化)为抓手,有搬迁劳动力302户1098人签订了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议,共有302户768人实现就业。
以教育扶智阻断土瑶贫困群众贫困代际传递。针对土瑶教学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贺州通过定向培养教师15名,招聘师范类土瑶毕业生2名,选派优秀教师7名,逐步缓解教育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落实资金8000万元,2019年底基本建成平桂区民族学校,全部接纳6个土瑶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集中到民族学校就读。今年新建沙田镇新民村、大明村2所幼儿园,同时将原6个村小学校舍通过改扩建,办成村级幼儿园并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园招生。
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瑶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的基础设施条件,把计划三年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周期缩短为两年完成。2019年共投入7884万元,加快推进89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投资5180万元建设的土瑶地区与外界联通的3条“经济通道”已基本建成通车;投资110万元涉及5个土瑶村的电网改造项目,投资445.4万元的鹅塘镇槽碓村、明梅村2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竣工完成。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鹅塘镇卫生院和沙田镇卫生院新增业务用房扩建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工程主体建设,6个土瑶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
以大数据监测预警干预防止土瑶贫困群众返(致)贫。将土瑶聚居区槽碓村作为自治区贫困村定点观测点、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已经成为土瑶脱贫攻坚的范例,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实践样本。创新“规范流程、清单处置、预警干预、长效管理”工作模式,形成了信息收集、数据比对、核实评估、集中会审、预警干预、预警解除、政策告知“七步走”工作流程,排查出槽碓村致贫返贫高风险户3户14人。通过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实现了预警干预施策到户、精准到人,有效降低了致贫和返贫的风险。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四大战役”
聚焦增收脱贫,确保“两不愁”。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发展促增收,发展优质稻、茶叶、杉树、根茎薯芋类特色产业95.75万亩,建成平桂区扶贫产业名特优农产品销售中心、现代设施农业中红产业园,成功打造自治区级“藕莲天下”水生蔬菜产业示范区,发展莲藕产业1.59万亩,有效带动贫困户680户,户均增收6500元。瞄准贫困劳动力多层次就业需求,建成超群箱包厂、天洲黑茶等一批在贺州市有影响力的就业扶贫车间,带动4200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瞄准目标靶心,打好“四大战役”。全力抓好住房保障。坚持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同步推进,成立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加强后续服务管理,群众凭一张身份证即享就业、就学、医保报销等“一证通办”服务。全力抓好基本医疗保障。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率达100%,贫困患者住院实际费用报销达90%的4779人次,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达80%的1727人次;“村医通”结算服务全线开通,在村卫生室就诊并实现网络直报的432人次;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69059人,组织市级医院专家下沉到乡镇开展门诊特殊慢性病现场认定60多场。全力抓好义务教育保障。重点抓好控辍保学,各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周内控辍保学四步法”,实时掌握学生动向;暑假期间对全区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大家访,排查出375名辍学预警对象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处置;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春季学期落实和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863.44万元,受益学生1.3万多人次。全力抓好饮水安全。全面保护水源地安全,加大力度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3.6%,加强后续管护,建立健全饮水安全长效机制。
努力形成一套可推广复制的脱贫经验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平桂区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计划退出贫困县脱贫摘帽工作调度会精神,严格落实区委书记、区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以“坚持目标标准,压紧压实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严守风险底线,巩固脱贫成效”为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整区脱贫摘帽各项工作。同时,平桂区注重总结提炼自身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
预警干预“七步走”,精准防止返(致)贫。为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的现象发生,平桂区利用农户信息大采集成果,集中开展返(致)贫预警对象评估大排查、大处置行动,按照“规范流程、清单处置、预警干预、长效管理”的工作模式,采取“信息收集-数据比对-核实评估-集中会审-预警干预-预警解除-政策告知”七步走工作法,对辖区7396户农户进行预警风险排查并出具综合评估意见书,发出预警干预扶持措施告知单1395份。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1141人(次)通过干预措施解困纾难,其中获农村特困供养11人、低保救助389人、低保提档651人、临时救助90人,发放解除预警认定书和预警对象受益政策告知单240份,预警干预有效降低了致贫和返贫的风险。
控辍保学专项预警,确保义务教育保障到位。暑假期间,组织平桂区3296名专任教师,利用暑假对182所中小学校1457个教学班62758名(含建档立户学生12963人)学生进行大家访,按照“大家访大摸排-综合评估-汇总审核-发放告知单-预警干预-预警解除-跟踪监测”工作流程开展控辍保学预警,最终锁定辍学预警对象375人(建档立卡户128人),同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家访辅导和辍学预警方案。
80项错点派单核查,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以帮扶手册为根,制定80项错点入户核查清单,实施“21日工作法”,即帮扶责任人2日入户自查、驻村工作队员12日入户核查、脱贫攻坚指挥部5日审查派单、帮扶责任人2日接单整改,根据问题清单逐户逐人逐项落实相关政策,形成核查整改闭合链条。之后由信息中心定期通过大数据平台排查和分析贫困户政策享受情况,核实各项错点是否彻底整改销号,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用政策实效验证脱贫成效。
“一程序,两审核”,确保资金和项目精准匹配。“一程序”,是指运用程序编制《项目库财政资金汇总审核表》,填报一个数据则自动分析资金与项目的逻辑,出现误差立即提示不匹配,既避免了人工核算易错现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审核”,是指区项目库信息办对全区的《项目梳理表》通过集中会审交叉互审方式进行一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平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二审后上报市一级。截至今年8月底,平桂区统计梳理和核准核实各级各类资金203批次,资金额77788.98万元,涉及项目约634个。
脱贫攻坚“回头看”再试点,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8月31日自治区召开全区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平桂区在自治区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模拟试点时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本级工作方案,实行先论证再培训和再试点,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之姿推进工作。奔着建档立卡问题去,查摆10类部门和国扶系统数据不一致数据,并收集医保、教育等14个行业部门的2014-2019年8月建档立卡农户享受政策信息,通过“六看六巩固”着力解决急需问题。
坚持“五化统筹”,推动扶贫搬迁融合发展。成立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及其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选聘楼栋长实行网格服务,促群众市民化;建立完善安置小区管理公约,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社区群众意见问答会等,引入物业管理公司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居住社区化;充分发挥地处产业园区带的区位优势,加大岗位摸排、技能培训及推荐就业力度,创建和认定一批扶贫“大车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园区化;成立平桂区扶贫移民服务中心,搬迁群众凭一张身份证即可享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一证通办”服务,促服务惠民化;安置小区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学位充足,规划建设平桂区民族学校,在文华学校设民族班,促教育多元化。
做好定点监测,为深贫地区脱贫提供实践样本。作为自治区贫困村定点观测点、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经过两年帮扶,槽碓村脱贫攻坚大见成效,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目标,土瑶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坚实的保障。预计今年底,贫困发生率可降至9.77%,2020年可实现脱贫摘帽。槽碓村脱贫攻坚工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打赢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实践样本。
建设“五型车间”,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大胆探索就业扶贫车间创建路径,成功建设了东融融合型、企业带动型、基地培育型、返乡创业型、物流贸易型等以超群箱包厂、天洲黑茶等为代表的就业扶贫车间149家,共解决13600多名劳动力就业。加强和优化就业扶贫车间管理,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竹编、瑶绣等技术培训139班(次),培训贫困劳动力5452人次,以扶贫小车间生产为需求培训在岗技术人员300多人。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新引擎”。引进山东寿光先进生产技术,全面开展“产、学、研”模式发展高端特色产业,实施横跨2个乡镇3个贫困村占地40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坚持“统一蔬菜品种、统一用药品种、统一施肥配方、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经营模式,打造辐射平桂区及周边地区的产业扶贫大基地,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务工3000多人次,带动农户900多户,平均每户增收约3500元。
创新实施“飞地抱团”模式,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建立以“区级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为主的“飞地抱团”模式,把资源匮乏、无成熟项目的薄弱村资金集中投入到条件成熟项目、企业,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使村集体“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金”,参与到园区开发、产业投资、物业投资等。截至目前,平桂区与平顺公司、桂华交通、瑞羊农业等发展“抱团飞地”项目3个,86个行政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9.29万元。
(本版文图由贺州市平桂区委宣传部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