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传赶牛回家 供图 凌云县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记者 唐志强 通讯员 牙宏威 韦亚婷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近日,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上伞村的村民杨再传哼着曲儿,愉快地赶牛回家。
杨再传从小家境贫寒。“以前家里穷,经常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每天都是吃很稀的粥,一个月能吃到一次干饭是心里最大的愿望。”忆起以前穷苦的日子,杨再传发出由衷的感慨。
上伞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无法种植水稻,杨再传一家只能靠种植黄豆、玉米维生,而一头耕地的牛便是家里最值钱的“固定资产”。为了维持生计,杨再传外出到玉林矿山做矿工。
杨再传父亲患有慢性病,每年都要花一大笔医药费;两个小孩每年上学要支付学费、生活费。2016年,他们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再传的朋友在南宁开养殖场饲养黄牛,想让从小与黄牛为伴的杨再传帮忙,便带着他到南宁大型养殖场走了一遭。“养牛多年总有点经验,出门是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当老板来得轻松自在。”这一趟,让他豁然开朗。
说干就干。杨再传跟家里人说了自己想大规模养牛的想法,这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他自费到贵州养殖场观摩,讨教养牛的技术、学习养殖场的运营模式,还到村里的书屋查找相关书籍,逐渐掌握了科学养牛的方式方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投资成本是杨再传养殖致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给他送来了“东风”,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
2016年10月,杨再传用贷款的5万元买进了7头牛,办起养殖场,做了职业的“放牛娃”。
杨再传与自己养殖的牛 供图 凌云县委宣传部
“养牛最怕‘口蹄5号’病,一开始看不出来,两三天才发作,牛一旦发病很难治好,病死一头牛就会损失上万块钱。”杨再传介绍。养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2017年,有7头牛感染了“口蹄5号”病,杨再传隔离病牛病、消毒牛棚、请兽医、悉心照料,治好了六头,病死了一头,降低了损失。
这一次“损兵折将”杨再传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悉心照料肉牛,更刻苦地钻研肉牛养殖技术。2017年,他一共转卖了20头牛,净赚6万余元。家里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新房子也在2017年完工,杨再传一家顺利入住新房。2017年底,他们家顺利脱贫出列。
“以前村里人认为牛养来就只是用来耕地的,谁都没有料到养牛可以闯出名堂。”杨再传靠养牛脱贫的事迹一下子传开了。村民纷纷来向他讨教养牛的技术,就连河池市天峨县的孙平也不远千里来跟他学习。面对前来求教的人,杨再传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养牛技术。“养好牛的关键是买好种牛,青壮的牛更好养。”谈起“养牛经”,杨再传头头是道。
2018年,杨再传开了一间村里规模最大的小卖部,一年收入两万元左右,加上养牛的收入,年收入达到9万元。今年,他养了21头牛,目前已经卖了10多头,收入6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贷款今年10月份就到期了,我已经挣到了还贷款的钱,党和政府给我创造了致富的条件,我们有手有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杨再传言语中充满着感恩和信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