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中国-东盟共商绿色发展

2019-09-26 09:28:32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中国-东盟共商绿色发展

2019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共商绿色发展

与会嘉宾现场分享生态建设经验

中国-东盟共商绿色发展

与会代表到南湖公园进行生态考察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接、人文相通、发展相联,是天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自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

  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9年9月17-18日,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9)在广西南宁举行。

  1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推动区域绿色增长

  本届论坛旨在围绕《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推动落实领导人提出的合作倡议,进一步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战略(2016-2020)》,推进“一带一路”环境合作,同时搭建中国-东盟环境领域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宣传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环保政策和成就,分享成功经验,与周边国家携手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领域务实合作。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环境合作在完善机制、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合作体制升级,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宋小智表示,双方要加强对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分享经验,推动务实双赢合作,切实提高各国生态环保能力,优先推动解决各国环境问题;深耕细作,培育合作亮点,推动中国及东盟国家城市搭建务实合作网络,深化拓展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

  东盟秘书处共同体事务局局长李荣荣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当前东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由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海洋保护带来压力。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应是东盟与中国开展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环境保护离不开各方强有力的合作,企业、学界及专业机构等利益相关方需一同应对挑战,政府部门也应鼓励企业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加大对垃圾回收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设施投入。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为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提议,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利用多方资源,共同为中国和东盟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助力;同时加强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建设;深入交流研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共同推进中国和东盟在海洋生态系统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环境合作共同体。

  与会嘉宾还通过高层政策对话,分享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亚洲中心主任Mr.Niall O'Connor认为,生态友好型的城市、海洋生态系统,还有海洋塑料垃圾,包括应对气侯变化,这些在中国、东盟乃至全球来讲,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进行快速化发展,推动气候变化适应与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世界自然基金会“净塑自然”项目东南亚区高级政策顾问Ms.Ma.Aleta Nu ez表示,海洋现在面临很多问题,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应该把这只当做一个垃圾处理的问题。因此,全球应该行动起来,采取全面的解决方案,打造塑料智慧化的城市,解决各自层面的垃圾泄露问题,不让它们进入海洋,共同应对塑料垃圾的巨大挑战。

  嘉宾们呼吁,通过采取共同行动,在全球海洋生态环保合作的大系统里,结合沿海城市和湾区,提供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微)塑料垃圾防治的区域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沿海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微)塑料垃圾防治领域,特别是减塑问题上达成一致目标,建立包括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商业和公民社会等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合作平台,并与东盟国家开展绿色产业创新交流,分享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及应用案例,推动双方达成项目意向,帮助双方项目落地。

  2 分享生态建设经验 推动绿色转型与发展

  为搭建中国-东盟环境领域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深入探讨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实践经验,挖掘合作潜力和创造新的合作机遇,论坛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海洋环境与塑料垃圾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内容开展活动。

  本届论坛主题为推动区域绿色增长: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由2个全体会议和3个分论坛组成。期间,论坛围绕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从政策沟通到产业参与,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从知识共享到案例交流,不断深化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携手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与发展。

  在分论坛一,针对生态城市如何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协同效应,新加坡代表国家环境局工业发展与促进处副处长Mr.Kwok Wai Choong分享了新加坡的经验与做法。他表示,作为绿色城市,首先要确保防止污染,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进行垃圾管理、回收,从源头上处理污染;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地增强循环回收再利用的能力,促进垃圾到能量的转化;最后,将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的循环概念应用到城市、行业、社区当中,鼓励民众减少垃圾的排放。

  新加坡在亚洲号称花园城市,而在中国也有很多的花园城市,譬如南宁。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近年来,连续荣获“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的称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南宁市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曾鸣介绍,近年来,南宁市着力推进城市结构生态绿色化,把产业文化交通、智慧城市等和生态城市结构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法制护航,建立健全执行保障20多项长效机制体系,颁布实施南宁市等30多部规范性文件,推动生态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培育力度,释放生态环境领域的市场需求,创新应用了PPP建设等治理模式,涌现出一批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环保企业。

  近几年来,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并对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多属沿海国家,共同应对海洋塑料污染及其引起的海洋污染环境,成为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论坛二围绕“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为主题,针对议题与会嘉宾现场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

  文莱发展部环境、公园及休闲司环境官员Mr.Muhd Fakhrura i Bin Hj Salleh谈到文莱就解决海洋垃圾及管控方面的问题,其制定4个主要的目标:一是政策的制定和支持;二是科研创新和能力建设;第三是公众的参与;第四是社会其他各界的参与。他还谈到,从2011年3月开始就制定了《控制塑料袋使用》的规定,在2019年大部分参与的商户已经完全摒弃了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同时,开展清理河道的行动,对河道流域上面飘浮的垃圾进行定期处理,也对水面上建筑和房屋底下大量的垃圾进行有效的清理,并呼吁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

  针对海洋清洁的策略和行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水质政策及科学组环境保护主任萧仁分享了香港的治理经验。他表示,香港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城市,并且拥有约1200公里的海岸线,对此,香港成立了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工作小组,建立海上垃圾通报警示机制,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避免垃圾进入海洋,并建立数据收集和监控点,在避风塘和生活市场,设有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及塑料压缩机。同时,开展清洁海岸项目、教育宣传先导理念和计划,建立了包括清洁义工团队,以及各种公众参与的方式。

  在分论坛三,围绕气候变化适应与绿色产业技术创新议题,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Ms.Nyein Nyein Khine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城市发展当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让气候变化主流化。他认为,气候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气候变化,需要强调建设起一个气候变化韧性的国家,把全球的气候变化政策进行主流化,纳入到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建立起低碳具有韧性的国家和社会。

  3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推进合作共赢格局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推动国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到区域和全球环境治理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入学界、商业机构、银行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的资源,深化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这一区域合作品牌。

  在全体会议“区域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来自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规划与产能合作促进处咨询研究员韦斯斯表示,产能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如何将多国多园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发展的新型合作平台,他认为,首先要推动新建绿色的产能合作园区,选取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园区;其次,在开展多国多园合作时,为建立绿色可持续的园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引导绿色的产业进驻合作园区,鼓励国内的环保企业入园,主动将国内先进的环保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产业运行模式推广到多国多园的建设当中,加强机制间的合作,构建面向区域绿色发展的新型多园合作平台。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南南环境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对于如何量身订作来提供一个具体的机制,使得东盟国家更好的开展合作,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规划办公室环境官员Ms.Nitchanan Thongdej表示,技术的方向和知识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东盟的成员国,非常希望可以获得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同时,多元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多个领域多维度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部门可能也有不同的政策,所以在政策之间也得要有一个协调。

  来自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的温竹青则认为,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尤为重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既涉及到中国国内的合作,也涉及到面向全球或者是区域的合作,可以邀请各类部门来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也可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一些环境官员、技术人员、学者等,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通过中国-东盟、澜湄等合作平台来开展一些相关的能力建设活动。同时,搭建环保产业技术交流平台,企业可以在上面分享各自已有的技术或项目,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海洋环境议题,包括海洋塑料和海洋微塑料,是近几年国际社会包括环境治理领域比较新兴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包括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塑料的归置治理和制度性创新,还有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金融方面的助力支持,都有了较深的研究。

  如何从金融、项目开发的角度,进一步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或者沿海生态城市管理,国际金融论坛副秘书长孙轶頲表示,政府要对金融机构进行一定的引导,将金融转化成一个项目,分清哪些是属于可投、哪些不可投、哪些要防范风险,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同时,界定好项目的商业性和公益性,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种资金调动进来,形成一定的模式。

  对于行业企业如何参与到中国-东盟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分会战略传播与外联负责人认为,把经济推向一个循环的模式,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让商业界参与进来开展合作,自愿采取一致性的行业行动,以实现无塑料的世界,共同促进循环经济。

  此外,今年的论坛还举办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成就展,展区内设置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展、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展、国际环保技术展3个展区,主要涉及水和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领域,充分地向东盟国家展示我国环保产业在技术、产品、设备上的发展,成为东盟地区环保领军企业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广西及东盟国家环保产业带来成熟度高、适用性强、全面且性价比高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产品解决方案,逐步成为我国环保产业产品技术输出的重要平台和环保企业走向东盟国家的重要窗口。

  (本版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