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互赢 共襄盛会
——东博会峰会亮点和标志性成果综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李湘萍 实习生 黄柯皓
朱槿花开十六载,一年更比一年红。经过16年的携手共建、砥砺奋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发展成为中国-东盟高层对话、经贸合作和专业交流的全方位开放平台,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
16年来,东博会、峰会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已成功举办了15届的东博会、峰会,共有79位中外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超过74.6万名客商参会。东博会、峰会期间,通过领导人在开幕大会发表演讲、领导人会见、主题国活动等一系列高层友好交流活动,搭建起更丰富的高层对话平台,各方共同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正如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在第15届东博会、峰会开幕大会上所说,东博会、峰会已成为各国元首、政府主要负责人、领导人、企业家、中国投资者和东盟成员国投资者开展年度政治、外交、经贸交流的重要且高效的平台。
东博会、峰会始终紧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将自贸区的投资贸易、服务贸易便利化,从政府层面全面有序地推进到企业层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贸区建设“助推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首个自贸区,也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2918.5亿美元,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2018年底,中国和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超过2000亿美元。
前15届东博会、峰会共获得国内外投资项目4.2万余个;累计举办投资促进活动600多场,累计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000多个,涉及港口合作、航运建设、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发布了“南宁宣言”“南宁共识”等系列重要文件,建立起多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带动了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为区域合作打通关节,使中国与东盟企业分享到了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形成了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的权威性较强、认可度较高的“南宁渠道”。
东博会、峰会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多领域合作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16年来,通过举办东博会、峰会,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开放合作迎来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催生国家战略落户广西,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持。2018年底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今年8月又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上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产业大招商等,广西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多维度覆盖。
据了解,即将举办的第16届东博会、峰会,将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大招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亮点上发挥作用。同时,东博会、峰会还进一步向区域外开放,把服务范围、品牌影响从“10+1”“10+3”,拓展到“10+6”,再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今年由首个欧洲国家波兰出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
在积极举办各种经贸活动之余,还有诸多文化体育活动穿插东博会、峰会其间,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经过精心培育,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已成为东博会、峰会的品牌活动,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日渐深远。目前,广西与东盟各国建立了互访机制,有6个东盟国家(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在南宁设立了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的友好城市达到55对,为全国最多。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近一万名,是全国东盟留学生最多的省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介绍,今年东博会突出5个新亮点,即“新愿景、新热点、新商机、新影响、新体验”。他表示,要积极打造升级版博览会,进一步优化展览内容,强化贸易投资促进能力,延伸展会价值链,提升经贸成效。
以“定位导向更鲜明、活动规格更高端、服务产业更聚焦、服务战略更主动、服务企业更紧密”为特色的第16届峰会,“将加快形成‘以会聚产、以会促产、以会兴产,最终达到产会融合’的峰会发展模式,进一步服务举办地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李常官如是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