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柳州:工业之城的幸福新姿态

2019-09-18 11:10:49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柳州:工业之城的幸福新姿态

  平流雾中的柳州文庙犹如仙境。 李 斌/摄

  本报记者 覃伟立

  从马鞍山上的观景平台俯视,可以看到碧绿的柳江河穿城而过,柳江大桥、文惠桥、红光桥等大桥横跨南北,城中半岛高楼耸立,绿树鲜花点缀其间。

  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但更像一座旅游城市。这里常年绿树成荫、四季花开不断。每年春季,27万株洋紫荆将这座城市装扮成“紫荆花城”。

  A 工业之城生态宜居

  59岁的孙子元是地道“老柳州”,只要天气好,他就到柳江河里游泳。

  “我从20多岁就开始在柳江河游泳。”他说,“以前从金沙角游到文昌桥一带再游回来。现在年纪大了,就从红光桥底游到对岸再游回来。”

  在孙子元眼里,柳江河水永远碧绿清澈。“游泳口渴了,我们直接喝柳江河水。”他说。

  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水质排名全国第四;今年前7个月,柳州空气优良天数199天。

  如果时间倒退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人绝对没有现在的自豪感。那时的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酸雨率高达98%,是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被称为“酸雨之都”,市区许多石山因酸雨变成光秃秃的“白头山”。

  新世纪初,柳州市做出一个关系百万市民福祉的重大决定:既要大力发展工业,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系列“改城”措施一一推行。近十几年来,柳钢累计投入近80亿元用于环境生态保护,年平均运行费用近17亿元。一个个项目、一次次技改,有效改善柳钢及周边的空气质量。今年8月19日,在柳钢东门池塘边高大的树冠上,人们看到一群白鹭在自由翱翔、觅食和嬉戏。

  一边持续治理污染,一边建设花园城市,柳州埋头耕耘获得丰厚回报:碧水蓝天重现了,青山绿地出现了,五彩画廊显现了……

  春天来临时,27万株洋紫荆迎风怒放,街头巷尾,花团锦簇。“半城紫荆半城楼”的景象,让人们忘记柳州是一座重工业城市。

  B 一流教育医疗条件

  “在教育上,柳州最舍得下本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两会代表、柳州高中党总支书记韦振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一件事让柳州人骄傲了很久:老城区所有职业院校搬迁到柳东新区职教园区后,腾出寸土寸金的千亩土地。然而这些土地没有用于商业开发,而是全部用作基础教育用地,缓解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紧张的问题。

  2013年至今,柳州市共投入20多亿元资金,新建、改建义务教育学校31所,新增学位7.4万个。2018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万余人,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90.42%。

  在市区,柳州建议10多个教育集团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在农村,各县按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要求,统一调配教师,执行“县管校用”和“县属轮教”,解决偏远薄弱学校缺乏师资的问题。

  解决上学难、上好学,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柳州推进“医联体”建设,截至今年6月,该市已组建13对紧密型市县“医联体”,共有66家乡镇卫生院参与县域“医联体”建设,实现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

  “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到幸福,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柳州市主要领导说。

  C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江侗族自治县11岁的小学生杨海林一家原住在独峒乡唐朝村,因易地扶贫搬迁,住进县城。他入读新学校江川小学,中午还有免费午餐吃。

  江川小学1500多名学生全部是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孩子。“免费午餐标准是每人每天4元。”学校副校长李晓雪说,“保证孩子都能吃到一荤一素一汤。”

  2008年,柳州在全国率先在贫困县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制度;2011年,这项制度推向全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全部吃上免费午餐,每年惠及18万农村学生。

  柳州,是一座“免费”最多的城市。

  2007年,市属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后新建的大量公园也免费开放。如今,柳州的4A级景区中,就有15个景区免费对市民开放。

  从2014年1月1日起,柳州停止收取城市路桥机动车辆通行费,每年1亿多元的“路桥费”由市财政埋单;租赁城市公共自行车,2小时内免费;2017年,实行城市道路停车场(点),临时停车1小时内全部免费。

  从2018年2月10日起,柳州体育局所属的五大体育场馆第三次降价,市民健身运动项目免费。低收费时段长度和降价广度方面也是历年之最,场馆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收费标准统一下调50%。

  从今年5月14日起,持有柳州市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证且年满68周岁的非柳州市户籍的外地老年人,可办理免费乘车卡。

  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吸引许多人来柳州创业,柳州市因此成为目前广西惟一的人口净流入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