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雄 李 刚 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西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根据科学技术部统一部署和《广西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三年计划(2018-2020年)》要求,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两周一展”专题活动——广西十佳科普使者选拔赛、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和广西十佳科普视频大赛。由广西科学活动中心承办的这3个“十佳”科普活动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推广活动,已成为广西科普教育工作强大的助推器、较有影响力的科普宣传平台和科普品牌活动。
十佳科普使者选拔赛 以赛会友
“人间瑰宝红树林是怎么繁育的?”“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企鹅是怎么抚养后代的”……科普使者声情并茂地分享有趣新颖的科学知识。这是笔者5月16日在广西十佳科普使者选拔决赛现场看到的一幕。
5月14-16日,由自治区科技厅主办,广西大学、广西科学活动中心承办的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使者选拔赛顺利举行。来自全区各地市的97位科技工作者、科普讲解员及在校大学生齐聚邕城,同台竞技。本次比赛的讲解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医学、自然生态、气象、核能、数字通信等10多个领域,题材新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科学知识与文化内涵、现实生活有机结合,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影视动画演示、多媒体讲解、实物展示轮番上阵,只为更加生动地演绎科学原理和现象。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南宁科技馆、北海市气象局等单位的10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大赛一、二等奖,并被授予“十佳科普使者”称号。他们中的佼佼者将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据广西科学活动中心负责人介绍,广西“十佳科普使者选拔赛”旨在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为广西的科普基地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高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的讲解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服务。本届大赛有不少亮点:参加选手覆盖面广,公众参与热情度高;今年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讲解主题更加贴近生活,涉及面广;参赛选手讲解水平也更高……
6月19-21日,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举行,全国67个代表队总共223名选手齐聚广东科学中心,比拼讲科学、秀科普。
广西代表队派出3名选手参赛:广西医科大学的赵秋雯、南宁科技馆的温文、北海市气象局的覃帅。他们分别以“无痛人流”不无痛、舌尖上的太空之新鲜蔬果、人间瑰宝-红树林为题,巧用多媒体手段,阐释有关科学道理。在与其他省份选手的比拼中,他们在舞台上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挥洒自如的风采征服了评委和观众,3名选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覃帅获得大赛三等奖,赵秋雯和温文获得大赛优秀奖。由于广西赛区出色的组织工作,广西代表队还荣获“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科普使者选拔赛通过大赛着力推进科学知识普及,动员全社会主动支持、积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通过组队参加比赛,畅通了我区科普工作者与省外同行的学习交流渠道,搭建了科普工作学习交流平台,对进一步推动我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区科普事业的更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大赛为我区挖掘科普人才,培养科普人才队伍,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营造崇尚科学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我区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和科技爱好者的科普水平和传播能力,科普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推动我区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佳科普视频大赛 亮点纷呈
科普微视频大赛是目前广西含金量较高的品牌赛事之一。经过多年连续开展,已经在区内科技系统带出了一批制作团队,成为我区为数不多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
笔者从广西科学活动中心获悉,广西十佳科普微视频大赛参赛微视频作品必须是参赛者的原创作品,须紧扣主题,弘扬主旋律;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形象生动,为群众喜闻乐见。该活动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共组织推荐63部科普视频参赛作品,覆盖领域比往年更广,针对性也更强。经评委组独立打分、网上公示等程序,产生获奖视频20部。其中,《科学防蚁,服务民生,共建安居宜居城市》等5部视频为一等奖,《二胎学堂——优生篇》等5部视频为二等奖,《天气预报的幕后功臣——气象大数据》等10部视频为三等奖。一、二等奖的10部视频获“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视频”称号。获奖作品的共同点是主题突出、形式新颖、事例生动、制作精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时代气息,受到好评。获奖作品突出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是集成了我区科普微视频的精华之作,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中旬,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公布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推荐的《无人机挂载激光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两项作品榜上有名。
《无人机挂载激光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由广西商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主创,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通过无人机挂载高速旋转的高频测距激光器,快速地获取较大范围高精度森林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并通过专业的分析软件获得森林调查数据(如森林面积、树木株数及每棵植株的经纬度、树高、树冠等生物量)。该项技术具有快速、科学、精准等特点,将无人机的空中优势与激光窗达的精准相结合,解决了过去需人工翻山越岭深入林区才能抽样采集林业数据的问题,实现从空中大范围扫描获取森林的生物量及林分因子。
《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由北部湾大学制作,视频通过实景拍摄对中华白海豚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行为特征进行了生动、直观的描述,将中华白海豚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一线的科学研究结果体现,进一步激发公众对中华白海豚及海洋环境的保护热情。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普发展应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与前沿科技发展保持同步的动态定位,科普传播应不断深入,为此自治区科技厅将精准发力,挖掘整合优质资源参与科普视频的创作与制作。
十佳科普读物大赛 精品迭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大众的科学素养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对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十分重要。而科普图书作为向广大读者传播科学知识、灌输科学思想的重要渠道,对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科普图书的应用与推广,一方面要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帮助读者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科普图书片面地强调科学知识点的描述与灌输,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内容,读者不能深刻掌握科学内涵。另外,许多科普图书缺乏趣味性,说教明显,语言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活动的举办为解决这一难题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活动经过评委层层把关遴选,十佳科普读物新鲜出炉。据了解,活动主办方共组织推荐67种(套)科普读物参赛。经评委组独立打分、网上公示等程序,产生获奖读物20种(套)。其中,《STEAM动手探索系列(4册)》等5种(套)读物为一等奖,《精准扶贫丛书(7册)》等5种(套)读物为二等奖,《“365儿童百科”(全4册)》等10种(套)读物为三等奖。一、二等奖的10种(套)读物获“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称号。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一等奖作品将参加本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
据悉,为做好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推介活动,广西科学活动中心已连续多年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在全区开展征集推荐工作,通过优中选优、好上挑好的原则,推介若干部科普作品参评。而近日,由科技部组织的“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动传出喜讯,自治区科技厅选送的《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第二版》从全国推荐的244部作品(共计688册图书)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专家对该作品的评价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对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普作品的创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大众对科普资源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广西科普将着重在传播方式、内容方面进行突破创新,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社会资源的挖掘和提升,把好科技、文化、教育的品味关,确保3个“十佳”大赛科普资源的品质档次和技术含量。只有公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才会涵养出科学事业和创新发展的沃土,才能培育出更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建设大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才会获得更牢固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