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气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9-09-06 15:39:40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广西气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东盟国家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示范培训班在南宁举办,学员参观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刘英轶/摄

  本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曾 涛 黄姿娜

  “这次培训太棒了!我在数据分析和天气预报技术方面收获颇多,尤其对俞小鼎教授的课印象最为深刻,他教会了我们很多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记者日前在自治区气象局采访时,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登巴萨区域中心预报处预报员LUH EKA ARISANTI如是说。

  8月27日至9月6日,湄公河国家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南宁市举办,吸引了来自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员22人参加。

  据悉,这已是自治区气象局第三次组织这样的培训班,也是近年来广西气象服务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A “支点”撬动区域气象合作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是我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让广西站到了加快互联互通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

  自治区气象局局长钟国平表示,把握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的“支点”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创新气象服务,应成为广西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9月,由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举办,成功搭建了中国与东盟气象合作新的重要平台。自此,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正式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3年来,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论坛重要成果《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正不断向纵深推进,自治区气象局通过大数据研发、推动仪器校准、成立合作中心、举办培训等多项手段,不断丰富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内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不断延伸,自治区气象局在继续承办好国际论坛及展会、承接国际培训班等“搭台”型的国际交流活动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领导对气象国际合作提出的要求——在国际上,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努力提升气象领域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乃至全球治理中掌握更多主动权,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地域优势,借助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的平台桥梁作用,深入了解东盟各国在气象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供需双方对接的热点、痛点问题,创新气象国际合作新思维、新举措、新产品,拓展气象服务市场,加快《南宁倡议》的落实,唱好助推区域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大戏”。

  B 交流合作论坛避虚向实

  2018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服务东盟国家的行动,并向参会的东盟各国代表颁发了用户证书。论坛期间正值台风“山竹”肆虐,中国气象局为菲律宾和越南提供了加密气象卫星观测。此外,还向东盟国家推介了2018年6月发射的定位于东经79度的风云二号09星,也被称作“一带一路”星。

  “近年来,我们局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气象合作论坛,不断深化中国与越南、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等双边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气象国际交流合作上达成了诸多共识,在会晤机制、技术交流、气象卫星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钟国平说。

  推进仪器校准,分享技术经验。根据《国际司关于执行<中越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会谈纪要>》,积极推进中越气象仪器校准技术交流,实现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仪器校准技术、仪器使用与维护技术、新气象监测仪器和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换,主动与越南国家气象水文局水文气象观测中心对接。

  成立合作中心,提升保障服务。成立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业务平台涵盖计量检定、运行监控、维护维修、供应管理等气象装备综合业务,将满足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仪器检测服务、技术交流、业务培训、气象计量标准器国际比对等活动,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计量互认和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服务能力。

  举办装备展览,促进交流合作。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东盟气象装备与服务展,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灾害性天气监测与联防、装备技术、气象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举办国际培训,加强学术交流。举办东盟国家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示范培训班、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国际培训班及第十五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业务技术交流,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科研水平、气候监测预测能力、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服务水平。

  作为全国甘蔗生产基地,广西的甘蔗气象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西还将甘蔗气象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从广西扩展到了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

  “我们研究了甘蔗主产国蔗糖产量预报的关键技术,揭示了干旱是影响巴西、印度和泰国产量的主导因子等,发布了国标《甘蔗干旱灾害等级》。系列研究成果及应用服务不仅为国家制定食糖价格和进口配额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发展布局提供了支撑。”自治区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匡昭敏告诉记者。

  C 指数化信息支撑纵深合作

  在近3年的详尽调研中,自治区气象局发现,中国与东盟气象领域的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为东盟各国气象科技和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气象仪器装备标准不一,气象行业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差异大,专业技术人员体系建设完备程度差异较大,不仅影响各国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由于气象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不一,也掣肘了国际气象合作的深入推进。

  据此,自治区气象局初步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重要举措:采取资源互补、强强联手的方式,通过与第三方权威机构合作,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平台优势、传播渠道,为促进区域内国际气象合作,提供指数化信息支撑。

  气象指数化信息支撑服务,将根据中国与东盟各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全面客观分析东盟各国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和东盟各国气象基础设施、仪器装备、技术服务水平、防灾减灾能力、气象服务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据此提供高密度、易传播、易认知的指数化信息服务,为各国气象部门全面了解区域内气象发展现状提供多维度参考,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思路。自治区气象局正在编制《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有望2020年正式发布。

  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将在南宁举办,博览会上的一项重头戏——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已进入紧张的布展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领域的合作交流将再次迎来新的节点。

  自治区气象局提出,促进《南宁倡议》愿景的实现,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建立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自治区气象局的近期、中期、长远目标,广西将积极依托大数据建设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等标杆性项目,助推区域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