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深入探索建筑产业数字化

2019-08-29 08:51:23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近日,首届广西数字建工博览会在南宁开幕,众多广西区内外优质建筑科技产品、信息化系统、建筑材料在会上展示。

  建材生产交易信息实时掌握

  在产业园内的广西建工集团数字建工监控中心,大屏幕上正在跳动着当日钢筋加工和交易的数据,数据的右侧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钢筋加工现场的实时画面。钢筋等产品当天的生产、交易及运输情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直观的展示在屏幕上。

  广西建工集团智慧制造公司董事长李长国表示,通过数字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管产品制造,还可以通过大屏幕对企业所属工程建设项目工地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掌握项目施工作业、人员考勤、工人位置、扬尘水平等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隐患。

  “一旦发生巨大质量或安全隐患,在发出警告后若该项目还要继续施工,我们就会通过系统立即远程切断该项目的供电和供水,并要求其整改落实。”李长国说。

  据了解,传统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管方式多为人员实地检查,监管成本高,且易发生数据造假、瞒报漏报等情况,数字监控不仅可以节省监管成本,还可以提高监管准确性,从源头遏制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若能广泛使用,将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安全管控水平,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智慧工地与智能制造相互促进

  在博览会一楼的智慧工地设备区,可以看到可视化监控塔吊、人脸识别升降机等数字化施工管理设备,有观摩人员正在切身体验塔吊远程操作系统、智慧安全帽。现场演示人员介绍,这些设备都是数字监控系统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分别也有独立的功能。

  可视化监控塔吊,可以为塔吊司机解决以往存在的视觉盲区、远距离视觉模糊、语音引导不准确等问题,同时还具有超载超限报警、疲劳驾驶监测、多塔交叉作业防碰撞等功能,从源头上避免了塔吊事故的发生;人脸识别施工升降机,采用“扫脸”启动,除了项目的升降机操作员,其他人均不能启动升降机,避免了他人违规操作导致升降机发生事故。

  据广西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建工一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农生介绍,广西建工集团于从2018年开始实施“数字建工”发展战略,目前已建成大数据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项目数字化管控,并实现各业务、各公司间的数据交换与整合,推动管理高效、透明和规范化;同时,还建设了集实名制管理、起重设备安全监控、升降机安全监控、远程视频监控、扬尘监控五大板块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工地远程监管云平台,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和管理成本。

  东杰智能软件(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时漫表示,未来,制造业竞争力会有所上升的国家都是高端技术密集型国家。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成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转型,要想不落后于人,就必须进行依托5G、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

  另外,此次博览会上还举行了广西智慧工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5G智慧工业暨智慧旅游示范园、蔗糖制造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据介绍,未来,广西建工产业园将成为区内外科技、信息企业,深入研究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工地和智慧工业方面的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高地。

  建筑产业数字化在广西已大势所趋

  据悉,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数字化建设,重视以科技创新助推质量安全水平提升,通过出台《广西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并鼓励与主管部门系统对接,形成信息化管控合力;同时,通过给予科技应用较多的项目和企业在自治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比和招投标中加分、优先推荐其参评全国奖项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投身建筑业数字化和转型升级浪潮。

  在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企业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广西建筑行业对科技创新、数字化建设等重视逐渐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质量安全管控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建筑业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制定和完善鼓励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智慧工地和智能制造建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并计划在“桂建通”广西建筑农民工实名制平台推出全区统一的智慧工地平台,节省企业开发成本,帮助企业打造安全、环保、数字化工地,实现质量安全管理和数字化的有机融合。目前,该功能已在试点工地上线应用,成熟后将对全广西的项目免费开放。(文 李远哲 编辑 骆秋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