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5G体验区体验“智慧南宁”建设情况。 (胡雁 摄)根据工作计划,2019年底,全区5G基站规模确保达到3000座,力争达到6000座,南宁市重点区域将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及商用。《广西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印发实施。今后,广西将以5G创新为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广西建设,让更多市民、企业享受到5G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推进资源共享
路灯等交通设施也能很“智慧”
《行动计划》明确了三年广西加快5G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资源共享,推进智慧杆塔建设。其中,公共场合的新建杆塔将按照智慧杆塔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现有存量杆塔将按照5G建设规划逐步分批按照智慧杆塔标准进行改造;建立智慧杆塔统一管理平台,统筹智慧杆塔的共享使用,加强资源管控,提升资源统筹共享使用率,为5G规模部署降本增效。
根据计划,力争到2019年底前,各设区市政府将完成本地区智慧杆塔专项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2020年1月起,属于5G基站建设规划范围的新建杆塔要符合智慧杆塔标准,推行5G设施与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的共杆使用。
广西还将稳步推进5G网络覆盖,优先推进南宁、柳州、桂林、玉林、钦州等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推进全区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热点区域5G网络覆盖,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2021年底前,实施县乡5G网络覆盖工程,推进县乡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加快应用推广
多项5G应用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行动计划》提出的多项5G应用和南宁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5G+中国—东盟信息港方面,广西将重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及钦州副中心,充分利用5G技术,深化网络互连、信息互通、合作互利,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和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建设,形成以广西为支点,打造信息港重点区域、重点园区5G应用服务聚集区,拓展区内外国内外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互联网经济,建设永不落幕的网上中国—东盟博览会。
5G+智慧旅游方面,广西将积极促进5G与旅游资源创新融合,依托5G网络率先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优化完善“一部手机游广西”应用,显著提升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5G+智慧医疗方面,广西将在区内的三甲医院率先开展5G+智慧医疗示范,发展远程监护、移动式院前急救、远程医疗、远程手术等应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区域均衡性。计划到2021年底前,全区5G+智慧医疗示范项目将达10个以上。
5G+智慧物流方面,广西将综合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和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聚集区,推进仓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立体化的全自动仓储系统,加快建设集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无人机、无人车等新模式应用,打造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物流模式。2021年底前,建成一批5G+智慧物流产业园。
5G+智慧政务方面,广西将支持企业与个人利用5G终端开展高精度信息采样,实现“不见面”审批。2019年底前,率先在公安、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交通、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一批体验感好、便捷高效的移动端应用。2020年底前,规范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便民服务公众号和移动端APP。
5G+智慧园区/社区方面,广西将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园区/社区内人员监控、应急处理,对园区内物资、车辆实时监控等,推动安防监控、门禁系统等设施接入5G网络实现互联,预计到2021年前在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等市打造10个智慧化园区/社区标杆项目。
加大5G创新
让更多智慧“种子”落地开花
7月5日,华为(南宁)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将发挥其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优势,助推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南宁5G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为今年我市实现5G商用奠定基础。
《行动计划》的出台,将为南宁市加快5G创新、推动智慧“种子”落地开花注入新的动力。根据《行动计划》,广西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入5G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和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南宁(华为)软件开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持续加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新垂直行业中的应用,引入5G知名企业成立更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自治区级别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中心)。
此外,广西还将建设高水平5G人才培养和孵化中心、设立5G创新激励机制、夯实5G产业落地和聚集,依托南宁软件开发和智能制造等良好的产业基础,体系化培育5G创业、生产制造和应用创新的全产业生态,打造全区发展核心增长极。
本报记者韦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