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市民了解并体验南宁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本报记者潘浩 摄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越来越多“智慧种子”在南宁落地开花;“智慧交通”惠泽民生,为实现科技引领城市发挥了显著作用……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出并完善智慧人社、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等智慧应用,一些应用处于全国全区领先水平,逐步打造“指尖上的智慧生活”。通过互联网,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市民和企业,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为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南宁样板”。
协同创新
即用即享软件开发和集成平台
连日来,记者走进位于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体验智慧生活、数字经济的独特魅力:扬尘治理综合系统可远程实时监控,让“南宁蓝”常驻;企业有了“金融超市”,通过“爱南宁”APP等数字手段进一步缓解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5G体验区,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5G在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远程手术、远程教育、远程培训等多领域的应用……
自2018年11月28日,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运行以来,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拎包入住”服务,以“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和服务企业,让“智慧的种子”在南宁落地开花结果。
7月5日,南宁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5G领域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服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携手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西企业业务总经理沈秀松表示,华为(南宁)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将全面服务于南宁软件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只需连接一根网线就能为软件开发企业提供即用即享的软件开发和集成平台,“以南宁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该企业的软件产品可以由不同区域的团队分工在华为(南宁)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平台上异地同步开发、集成和联调,再由华为(南宁)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加载到软件产品的商用环境中,可提升开发效率60%以上”。
不仅是华为,浪潮集团、科大讯飞公司、云宝宝公司等20多家国内及东盟企业、科研院所入驻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应用示范中心。
应用领先
群众办事搭上“智慧人社”的“快车”
钟女士是我市灵活就业人员,一直想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手续,但是总抽不出时间去市社保局经办网点柜台办理。当她了解到我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8月起可在网上参保的消息后,就用手机通过“南宁人社”微信公众号办理,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参保登记手续。
这项服务彻底破除了灵活就业人员业务办理的空间壁垒,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零材料”“零跑腿”“全流程”办理参保缴费等公共服务业务。该服务自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市有600多名灵活就业人员成功通过网上渠道自助办理参保等业务。下一步,这项服务将进一步向我市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延伸,全面助推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让更多群众享有社会保险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全业务“智慧人社”建设,筑起“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人社服务新体系,初步实现群众办事“不进门,网上办;进一门,一窗办;简便事,自助办”。目前,发布了30多项全区全国领先应用,提供202项“零跑腿”公共服务,实现在线办理92%的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人社窗口业务被纳入“一门式”服务,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劳动维权等业务。
依托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我市人社部门全力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工作,将电子社保卡身份认证融入智慧城市应用,实现扫码就医、购药等“一码通城”公共服务。通过不断深化人社服务“微改革”“微创新”,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方便快捷的智慧城市生活圈,得到企业和群众的点赞。
智慧交通
市民可享“一键挪车”“一路绿灯”便捷
过去,发现自家车位被他人车辆占用了,若无法联系车主,就只能拨打122向交警部门求助。现在不用这么麻烦,只需使用“南宁微交管”小程序中的“一键挪车”功能,系统后台便可立即查找车主电话,并通知车主到场挪车。该功能自开通起至今年7月,累计使用超过12万人次,很方便。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研发的“南宁微交管”小程序,在全区公安交警系统中首开先河,结合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出了10多项功能,让“智慧交通”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通过小程序,市民在线操作就能完成交通违法缴费、拖车查询、在线违法查询等10多项常见业务。
如今,南宁交警部门在道路车速预测、交通信号灯优化配时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群众驾车可体验到“一路绿灯”的畅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运用全景可视化指挥系统,交警通过电子大屏幕看到整座城市的交通状况,实时掌握路面通行车辆、路况疏导等情况,还可实施紧急救援、违法抓拍等。
经过多年建设,南宁交警在快速接处警、指挥调度、情报研判、车队警卫、违法车辆查缉、路况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完善“智慧交通”功能,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