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凌云安水村:“石窝窝”变身“聚宝盆”

2019-08-13 15:15:50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林洁琪 通讯员 牙宏威 曾立英):近日,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安水村,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园镶嵌在大山里,楼房掩映在丛林深处,一条条水泥路通屯到户,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篮球场、路灯、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完全看不出昔日贫困乡村的模样。

广西凌云安水村:“石窝窝”变身“聚宝盆”

安水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篮球场 供图 凌云县委宣传部

  凌云县安水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大石山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当大山隔断一切,贫穷、落后一度成为安水村难以挥去的标签,村里的青壮年只能无奈地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大多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略显萧条和荒凉。

  昔日石窝窝地,如何变身“聚宝盆”?近年来,凌云县的桑蚕产业方兴未艾,很多大石山区农村依靠种桑养蚕走向脱贫致富路。安水村村支书陈家爽说:“别的地方能搞,我们照样能搞。安水村虽然处在大石山区,但地势平缓,土地成片,大有文章可做。”于是,陈家爽动员村民尝试种桑养蚕。

广西凌云安水村:“石窝窝”变身“聚宝盆”

完善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供图 凌云县委宣传部

  由于传统种植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很多村民不接受种桑养蚕这一新鲜的产业。陈家爽介绍说:“群众不乐意干,村委党员带头干。村里按照‘支部引领、合作带动、农户参与、基地示范’的模式,流转土地100亩,发展桑蚕产业。”经过不懈努力,安水村的种桑养蚕产业受益很不错,吸引村民纷纷加入养蚕大军。

  挪石造地,拓荒开垦,安水村村民种桑养蚕的干劲十足。安水村充分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动115户234人在石窝窝地里种上桑叶,桑园高达300亩。此外,安水村还发展油茶、乡村旅游、桑蚕、杂粮杂豆等“3+1”个特色产业,自主产业发展覆盖贫困户覆盖率100%。

广西凌云安水村:“石窝窝”变身“聚宝盆”

宽敞的安水村公路 供图 凌云县委宣传部

  “在村里务工可以就近照顾家人和兼顾农活,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时值农闲和桑叶地里杂草丛生时,我在地里除草,一天干八小时,可以拿到100块工钱,采摘桑叶0.5元一斤,我一天能采100斤左右,一年下来能收入5000至10000元。”安水村贫困户劳启产提起收入时喜上眉梢。

  目前安水村已经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共500亩,其中200亩用于新建蚕房10间600平方米,预计年度蚕房共计30间1800平方米,另外300亩土地将建成县级点的林下乌鸡养殖场,打造林下乌鸡养殖示范点,不断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价值,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