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南宁良庆区: 为“南宁新中心”输入持续发展动力

2019-07-26 13:25:27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南宁良庆区: 为“南宁新中心”输入持续发展动力

良庆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指引协助客商办理业务。何 璇/摄

  作为良庆区内孵化培育的广西第一批“瞪羚企业”,这家环保企业的成长历程与该区发展轨迹步调一致。  7月23日,在南宁市良庆区经济开发区内,广西桂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设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一座集研发、生产和全球智能远程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楼已现雏形,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主体施工。  本报记者 杨 波 通讯员 岑尚鲲 谭 毅

  自2017年10月被确定为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单位以来,良庆区围绕实验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推动产城融合”主题,服务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先后出台实施方案,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一座现代化中心城区、科技创新示范高地和生态宜居发展示范区指日可待。

  A

  “零跑腿”释放市场活力

  今年初,良庆区投促局主动对接即将进驻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的外商投资企业中银金融服务(南宁)有限公司,明确服务清单、预约服务,协助注册登记及税务登记备案等均在30分钟内办结,细致高效的服务令企业满意。该区主动宣传鼓励政策,使企业原计划在9月缴纳的6000万元港币注册资金于6月一次性到位。

  良庆区政务服务中心不仅开设电子化自助区、免费代办服务、企业“一站式”专区,而且企业开办的4个关键流程——工商营业执照、税票、刻章、银行开户可在1小时内全部办结。“我们已推出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申报办理服务,申请人可以上网提交电子材料,证照办好后通过快递寄送到家,实现客户‘零跑腿’‘不见面审批’。”该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黄乐说,今年6月,该城区还率先在南宁市开设“投资政策兑现”窗口,畅通优惠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截至目前,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117栋高层建筑已有28家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中国500强企业、19家境外上市公司入驻办公,其中包括16家金融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企业54家,五象总部基地已开业商铺70余家,一批商场、酒店开业,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显。

  B

  项目支撑产城融合

  乘地铁3号线到总部基地写字楼上班,坐BRT2号线逛南宁园博园,晚上去广西艺术中心看演出,周末带着孩子到博物馆和科技馆“亲子游”……如今,在良庆区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享受到更多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发展的红利。

  “项目建设是建设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抓手。”良庆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城区突出项目支撑,安排优先建设项目92个,总投资394亿元,在现代服务业、工业转型升级、特色生态农业等工作以及教育、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解决制约城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创建实验区两年来,良庆区产城融合核心区建设基本成型。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南宁市图书馆(新馆)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成启用,地上地下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通车,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平乐大道等主干道路沿线风貌改造及总部基地金融街道路提升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C

  高素质人才汇聚城乡

  7月17日,在位于大塘镇的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0多亩稻田间随处可见小龙虾活跃的身影。

  “小龙虾其实很‘娇气’,气温低于15摄氏度要躲进泥里打洞,超过37摄氏度又热得受不了。在科技专家团队和润爽生态农业公司的支持下,我承包了20多亩生态稻田养殖小龙虾,每亩产值8000多元,今年预计收入16万元。”脱贫户农学贤说。在该基地种植荷兰巨菌草的贫困户林园则承包了一片草场,养殖17头肉牛,也顺利脱贫摘帽。

  2018年6月,良庆区成立城区生态渔业发展科技专家组,同时,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在该城区设立我区第一个县区级生态渔业指导站。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该城区在大塘镇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打造生态种养产业链。今年,该城区还将在大塘镇打造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

  以建设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良庆区大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计划到2021年安排科技经费7000多万元,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同时,建设科技人才支撑系统,组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团队,投资兴建高端人才公寓,探索建设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