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竹笋。
把新采摘的竹笋运下山。
农户处理新鲜竹笋。
7月19日,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拉立屯村民谭华雷,帮助亲戚上山挖竹笋。谭华雷平时在外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4月他种了8亩竹笋。“要等到第3年才有收成。”他说,“按现在的情况看,每亩产笋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2.4元,8亩地将有1.6万多元的纯收入。”
太阳村镇种植8000多亩竹笋。柳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乘着建设螺蛳粉小镇的东风,当地农民通过种养竹笋、田螺等螺蛳粉原材料,增加家庭收入。当地还引进企业,把竹笋壳卖给企业处理成有机肥,作为土壤改良介质。
太阳村镇是柳州市“菜篮子”之一,有机肥需求量很大。如今,整个柳南区竹笋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竹笋还供不应求,未来种植规模将达到10万亩。
本报记者 覃伟立/摄影报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