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 登 通讯员 梁新民 曾丽敏
3年来,岑溪市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组织近百支牛娘戏队,深入282个行政村(社区)演出1.1万多场次,观众100多万人次,实现了戏曲进乡村的全覆盖。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行“戏曲进乡村”工作,要求2020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作为“戏曲进乡村”的先行者,岑溪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牛娘戏在乡村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1 送戏下乡,服务群众
“牛娘戏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诙谐风趣的表演以及通俗易懂的剧情,使观者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春节刚过,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岑溪牛娘戏传承人、岑溪市马路镇五星村牛娘戏队队长唐远桐来到梨木镇泗祥村演出,把自己新出炉的牛娘戏作品《咏十九大》第一时间呈现给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近年来,民间牛娘戏爱好者自发行动,成立了“五星”“绿云”“塘坡”等牛娘戏队,主动向牛娘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习牛娘戏唱腔、剧本、舞美、导演等方面的知识,常年进行演出,不断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知戏爱戏唱戏。如糯垌镇村民自发组建龙母牛娘戏队,在农闲时节,骑摩托车自发到各镇村演出,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强化了与当地牛娘戏爱好者的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演唱水平。截至目前,已组建马路镇五星文艺队、龙母牛娘戏队等73个业余文艺团队,团队成员900多人,打造了80多个牛娘戏剧目品牌,其中12个业余团队获得自治区文化厅授予的“优秀村屯文艺队”称号。
岑溪市群艺馆副馆长杨锦昭称,牛娘戏队还配合宣传脱贫攻坚、交通安全、禁毒、环保、税务等中心工作,开展系列专题“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演出采取“点单配送式”服务,根据群众耳熟能详的曲目定制戏曲菜单,按照群众的需求配送戏曲,将牛娘戏与舞蹈、小品、快板等相结合,推动戏曲进乡村,互动宣传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3年来,不少牛娘戏热门队伍年演出300场次以上。
2 创新曲目,培养人才
“我们采用‘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为岑溪市牛娘戏的传承和传播打下坚实基础。”岑溪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刘绵一说,近3年来,该市成功推动牛娘戏入选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立“岑溪市牛娘戏班研究会”,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足准备。
静态保护就是“沉下心”创新剧目。岑溪市挖掘整理牛娘戏400多年的戏曲历史资源,已编辑出版《牛娘戏大全》《岑溪市牛娘剧志》等著作10余本,整理出《春色太平歌》《陈世美》等传统剧目340个。
同时,牛娘戏队演员充分利用走出去交流展演的机会,多渠道收集现实故事和素材,积极吸纳采茶调、桂剧、壮剧、昆剧等外地剧种的长处,将其内容、剧本、舞台表演等艺术形式融入岑溪牛娘剧,创作出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牛娘戏剧本。目前,已创作出《鸡笼》《亲家》《特殊支票》和《鸡环》等300个现代剧目。
动态保护就是“走下去”培养人才。岑溪市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组织市群众艺术馆、镇级牛娘戏曲指导员,对农村牛娘戏队、戏曲爱好者进行“结对子”“手把手”指导,讲解戏曲知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村文化艺术骨干、文艺队长、牛娘戏创作培训班、牛娘戏艺术培训班,2015-2018年,共开展74期,着力打造岑溪牛娘戏品牌,建立马路镇、糯垌镇、水汶镇等8个牛娘戏传承基地,马路镇五星牛娘队队长唐远桐、糯垌镇绿云牛娘队队长徐伟南等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戏曲进乡村活动顺利开展。今年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三次命名岑溪市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
3 传承发展,树立新风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岑溪村民喜欢请一场牛娘戏,以聚集人气,增添喜庆气氛。两年来,在该市的牛娘剧场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舞台举行的如“庆新春”“文化进万家”“壮族三月三”“脱贫攻坚”等牛娘戏专场巡演,共演出60多场,观众5万多人次。此外,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5年定期开展牛娘戏会演(展演),每年参加队伍达四五十个。
截至目前,岑溪市除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戏台155个外,建设牛娘剧场、露天舞台103处。2013-2018年,全市还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甘冲牛娘剧场、岑华牛娘剧场、梨木牛娘剧场、上奇牛娘剧场等,为戏曲进乡村提供了展演的阵地,为乡村文化搭建了文艺平台,助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乡风得到进一步淳化,文明新风徐徐而来。”岑溪市委书记罗伟雄说,该市各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给予牛娘戏队演出经费支持,鼓励牛娘戏队在传统文化节日到各大乡村戏台演出,既为百姓送上《秦香莲》《争夫奇婿》等体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古装牛娘戏,也送上《和谐社会之歌》《村官》等传递党的声音、反映百姓生活的现代牛娘戏。在贺新居、贺新婚、贺寿等日子,部分村民还主动邀请牛娘戏队到家里表演,进一步扩大了牛娘戏在乡村的知名度,促进牛娘戏在乡村地区传播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岑溪市还为牛娘戏搭起宣传的平台,推进地方戏曲与媒体、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大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对牛娘戏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牛娘戏,录制牛娘戏表演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