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实现1小时办结。图为市民在南宁市民中心办理业务。本报记者胡雁 摄
不久前,市民滕先生和家人到市民中心办理二手房转移业务。在市民中心宽敞的大厅内无需排队,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实现“一窗办理”,自助区还配有专人指导。滕先生说:“没想到手机就能办理业务,而且才花20分钟就办好了。以后不用来现场也能办理不动产业务了。”
在全国率先推出“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登记办证服务、全业务不动产电子证照、手机APP自助查档、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一窗办理”……如今,南宁市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让市民、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为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主动仗打下了坚实基础。
“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理占比提升至96%
“南宁市不动产登记改革推出的各项创新举措,为实体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增强了我们立足南宁、干事创业的信心。”广西人和投资有限公司客服主管姚金凤感触颇深。以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业务为例,过去7个工作日内办结,现在缩短到现场窗口1小时即可办结,大大压缩了该项业务的办理时限,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市民中心实体经济企业窗口工作人员郑顺告诉记者,为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他们通过数字优化整合取代了手工录入,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针对实体经济企业,我们还推出了‘容缺受理’服务,即在暂未提供授权委托书、门牌证明及相关缴税凭证等材料的情况下也可申请容缺后补。目前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已实现现场1小时办结。”
从7个工作日到1个小时,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业务办理速度的飞跃,是南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的一个缩影。
(下转2版)
(上接1版)在确保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要求的“四项不动产登记业务1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从4月1日起,南宁市本级范围内的新建商品房转移、已有不动产权证的商品房转移、抵押权首次登记实现“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受理、即时办结,办理环节简化至1个,受理材料简化为0项;私人自建房抵押、单位自建房抵押、私人自建房转移3项业务由1小时办结提速至“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理即时办结;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实现现场1小时办结,办理环节简化至3个,受理材料简化为4项。
至此,南宁市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理、即时办结的业务占比由91%提升至96%,剩余4%的线下业务全面实现现场1小时办结,超高标准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行动提出的目标任务。
网上自助办理成群众办事首选
走进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张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指标百日攻坚行动红黑榜格外显眼,各业务部门办结业务情况如何,平均用时多少,是否有超时业务……种种指标根据完成情况用红、黑色清晰标注,可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不动产登记改革的力度。
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胡志海告诉记者, 红黑榜以每周通报的形式,按照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百日攻坚行动要求进行对标对表,从内部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和拼劲,确保各项业务办结时限和服务效能朝着高标准迈进。
如今,南宁市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登记办证服务模式,对进一步解决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痛点和堵点问题、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该模式从2018年4月上线至今,自助办理业务量超过50万宗,目前日均办理业务中,通过系统全自助办理的业务比重已达到90%以上,网上自助办理、系统自动审核成为市民首选的办理模式和我市不动产登记的主要业务办理模式,并获自然资源部评价为“南宁样本”在全国推广。
涉企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更便捷
南宁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指标百日攻坚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行动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痛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让人民群众在不动产登记改革中感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赵志萍表示,该局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目标,全面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优化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指标百日攻坚行动。
下一步,该局将在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围绕“创全区首位、全国领先”目标,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宗旨,在理顺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不断强化多个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形成“管理分区域,服务无界限”的登记服务新格局,为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